太监手脚麻利地将殿内收拾了一番,“陛下,楚国使臣携重礼,只求一见。”他偷眼觑着帝王脸色,“说是和亲公主之人已有决断。”
宋乾帝心中一动,前不久刚与燕国开战,鹤行风得胜还朝,百姓呼声高涨,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鹤太尉,此时若能借一位和亲公主拉近与楚国的关系,结成盟友,无疑是稳固朝堂的良策。
“传,朕在文德殿宣见楚国使臣。”
“是。”
不多时,楚国使臣面色从容地走进文德殿,在大殿中央站定,向宋乾帝行了大礼。宋乾帝端坐龙椅,神情庄重地看向使臣,问道:“听闻使臣此番前来,心中已选定和亲公主的人选,不妨说来。”
“承蒙陛下垂询。”使臣微微欠身,口吻疏淡却不失礼节道:“经多方考量,我国想求娶陛下的二公主。”话落稍作停顿,他又补充道:“二公主若嫁入楚国,便会成为太子妃,待太子殿下登基,二公主就是母仪天下的王后。”
二公主?宋乾帝微微一怔,这虽非他原本预料的人选,但细想之下,比起另外两位公主,这位平素默默无闻、行事稳重的二女儿,确实更适合。
沉吟片刻,宋乾帝抬手一挥,沉声道:“朕允了。”
使臣听闻宋乾帝应允,眼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笑意,语气虽淡,却难掩自得,“陛下英明,此番大楚与大宋联姻,定能永结同好!宫宴之上,我等已献上贺礼,这是国君特意叮嘱,要呈给陛下的私礼。”
言罢,使臣从怀中取出一个精雕细琢的紫檀木锦盒,单手递出。
太监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锦盒,一番仔细查验后,才毕恭毕敬地将锦盒呈至宋乾帝面前。
宋乾帝抬手打开锦盒,只见盒中静静躺着一枚丹药,色泽温润,宝光隐隐。
“陛下,此乃我楚国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研制出的延年益寿圣药。服用之后,可增寿十年,即便是生命垂危之人,服下后也能立刻恢复生机。国君特命臣将此药敬献给陛下,以表敬意。”使臣从容说道。
宋乾帝轻抚龙椅扶手,目光平和地看向楚国使臣,开口说道:“京都即将举办为期三日的灯会,届时热闹非凡。使臣若是行程不紧,不妨在宋宫安心住下。待一应联姻事宜筹备妥当,再将二公主迎回楚国。”
使臣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当即谢过:“外臣谢陛下体恤!”
待使臣走后,宋乾帝先是吩咐太监令崔贵妃置办联姻事宜,再召来暗卫,又私下吩咐了件事。
而楚国使臣选择了二公主和亲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宫中,不少妃嫔纷纷前来恭贺,大多是夸二公主福气好,生母身份低微,但她却能够嫁去最富庶的楚国做太子妃,来日太子登基,她就是一国之后,多少人都羡慕不来。
送走了一众妃嫔后,二公主和其沈嫔两人相拥而泣,就因为沈嫔是皇后家族得知皇后无法再有孕后,特地从旁支里挑选的一位姿色尚可的女子送进宫来,帮助皇后稳固在后宫的地位。
沈嫔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权利的牺牲品,她这一生都被困于这四四方方的一角天地中,不愿自己的女儿也重蹈覆辙。
“芷嫣,楚国势强,即使现在你嫁过去是太子妃,但是日子一久,谁能预料楚国太子不会变心。何况楚国路途遥远,日后在那边受了委屈,也无人诉说。我实在不忍,趁着京都灯会上鱼龙混杂,你离开京都吧。”
说着,沈嫔从妆奁底下的抽屉里拿出一小袋金子,嘱咐说:“这是我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一些积蓄,你带着路上用。”
宋芷嫣拼命摇头,让沈嫔收回去,硕大晶莹的泪珠从她的脸上淌下,啼哭起来,“母妃……我若是走了,你怎么办,我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丢下母妃不管,母妃不如与我一起走吧。”
“不行,我不能走。”沈嫔脸色一变,立马推开了宋芷嫣,态度坚决。
宋芷嫣被再三劝说后,实在无法,只得怀揣着沈嫔多年积攒的积蓄,返回自己寝宫。一踏入殿内,她便开始筹算起来,计划着在灯会那日,寻机逃出皇宫。
然而,回宫还没多久,殿外便传来通报:大公主的銮驾已至。宋芷嫣眉头一蹙,下意识就吩咐宫人回禀不见。可话还未落地,宋婉宁已经径自跨进殿门,还旁若无人地挥手示意一众宫人退下,眨眼间,殿内就只剩下她们二人。
宋芷嫣神色微冷,将钱袋收好后,向宋婉宁行了礼,“见过大姐。不知大姐今日寻我,是为何事?”
“自然是恭喜二妹。”宋婉宁越过宋芷嫣,走向了主位上,坦然地坐了下来,继续悠悠说道:“不过,也要提醒二妹,千万别生出其他心思,只管安安稳稳做新娘子,乖乖去往楚国和亲。”
“大姐专程过来,就为了跟我说这些?”宋芷嫣眼底闪过一抹忧虑,总觉得大公主这次前来,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婉宁双手交叠在膝头,姿态闲适:“听闻慕容皇子至今还昏睡不醒,大理寺已经调查了一日,不知道有无什么进展。只可惜昨日宫宴上燕妃极力保住三公主,不然父皇也犯不着费这番周折。”
宋婉宁略一停顿,目光游移在宋芷嫣脸上,试图从她的脸上捕捉到几分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