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床共枕也算某种意义上的并肩,卧室的灯关了,还有人玩手机,看到搞笑的段子和视频立刻就要分享,和旁边的人一起看。
肩挨着肩,脑袋凑在一块,手机屏亮起的光不断变换颜色和亮度,照亮黑暗中的两张脸。
笑点不一样,不是每次分享都会一起笑出声。
在T大念书的巫雨清,永远是最后锁屏睡觉的那个人。宗政航不喜欢她熬夜,到点就没收手机,拿到卧室外充电。
衣帽间很安静,这份安静他们也很熟悉。礼堂总是安静的,这里是他们穿婚纱和燕尾服接吻的地方。
如果巫雨清对空间和面积更敏感点,会发现他们现在坐的位置,是当初婚纱台摆放的位置。
「计划去哪儿?」宗政航开启对话。
「没有计划。」巫雨清说。他比她更清楚,她哪儿都去不了。
那为什么收拾行李,为什么里面有除结婚证和户口本外的所有的证书,为什么放一张全家福?
宗政航无声地问。
他最震惊和毛骨悚然的就是那张全家福,这让他想到巫雨清被枪击后他做的噩梦。
巫雨清「听」到了,但她该怎么说。
因为她意识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徵,不是想得就能得的病。
所以收拾行李。
哪怕无法离开。
因为如果不收拾好,她总是想起上辈子两次提出分手的场景。
一次是她收拾到一半接到继父的电话,公司出事了。
一次是她宣布分手后被关在房子里,关她的人坐车赶往机场,按计划出差。她在这偌大的房间里,如同一件家具,等主人回来处置。
犹如一个暴毙的亡灵——她确实是一个暴毙的亡灵,真奇怪,宗政航怎么不嫌她晦气?——想着生前没做完的事,徘徊不前,不愿赴黄泉,非要做完这件事,放下执念才行。
于是她收拾了一个行李箱,放在衣帽间里。
行李箱就是可能性,一个说走就走的可能性,也许概率很低,哪怕无限趋近于0。
但它存在。
人生有无数可能,不该无视和放弃任何可能性。
风华正茂的青年可能活不过30岁,掉到海里的人可能只是脑震荡,珍惜的人可能伤害你,极力避开的人可能成为夫妻。
「也许你明天起床,看到我就烦,觉得自己在一个女人身上花费这么多心思和精力是一件很愚蠢的事。」
「也许你在单位食堂吃饭的时候,发现一个人格外可爱,从此每天都期待能遇到他。」
「也许你午睡后大彻大悟,决定放过彼此。」
「也许……」
宗政航把婚戒戴到巫雨清左手无名指上,打断她天马行空的排比句。
领证快3年了,这是巫雨清第一次见到她的婚戒。
鉴于她对这段婚姻的反对和漠视,宗政航自己戴男士婚戒,从未把给巫雨清买的婚戒拿出来。
她也从不提,十指光秃秃地晃了快3年。
晃到现在,对离婚和婚外恋充满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