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虽和谢渊他们去了府城,但他走前还是将杨桃三人所需的米粮柴堆都准备够了份量。
这些可大量采购的东西即便用完了,也能让城里铺子的伙计再送来,可鲜蔬鱼肉不好存放,杨桃答应陈柏石要给他做好吃的,于是只能每天都和李小果进城采买。
每日一早,城门脚下的集市便是整个太康县最先热闹起来的地方。
杨桃在一个大爷摊位前买了一篮子露水未消的菌菇,转身就看到前方杨春娘和石榴两人正在挎着篮子向她这边走来。
邱婆子这几年上了年纪,时常胳膊疼腿疼的,已不常出门了,于是厨房采买这项活计就落在了杨春娘身上。
想起谢渊已经在前往府城的路上,杨桃莫名心虚,生怕杨春娘看出点什么来。
她扯着李小果的衣裳转身便走,绕路去了另一条巷子,结果却在这儿遇到了柳东林的母亲小曹氏。
“小桃!这一大早的,你怎么进城来了?可是书院有什么事?”
杨桃干笑了两声回道:“舅夫人好,书院没事,一切都好,表少爷也好,我。。。。。。我只是来买菜的。”
小曹氏看了眼她身边瘦猴儿一样,身上挂着大包小包的李小果:“就你们两个吗?买这么多,可拿得动?不然我帮你们拿到书院去吧。。。。。。”
“不用不用!”杨桃吓得连连摇头:“陈院卫他在另一条街上,我们说好去城门口汇合,不用麻烦舅夫人!”
小曹氏闻言放下心来,她看了眼脸上还有些稚气未脱的杨桃和李小果,又忍不住嘱咐道:“那你们两个可不要往偏僻地方去,开了春后城里人多,可乱着呢,街上闹事的人都变多了。而且我听说近日城里失踪了好几个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去报官也没有下文,你们买完就赶紧回书院去,别在城里瞎逛知道吗?”
杨桃听着连连点头,她每日在书院和谢家之间两点一线,基本很少能听见什么社会新闻,小曹氏这一说,瞬间打消了杨桃想要进城来卖东西的念头。
去山里踏青的人再多,也没有太康县的人流量大。
杨桃还没有在城里卖过东西,又苦恼不知该做些什么新鲜玩意,进城的念头一起,她便开始跃跃欲试。
可她不能去繁华的主街和熟悉的巷子,因为撞见谢家人的几率太大。
若她来买菜还能解释两句,可要是被撞见在街上卖东西,杨桃可真是有口也难辨了。
而且她没有车马,只靠步行和自己双手,从书院到城里,来回一次就要大半个时辰。
算上还要制作,兜售的时间,就算她忙得脚不沾地,一日也不知能赚几个子儿。
杨桃过惯了平静安稳的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潜在危险有些信息封闭。
如今乍一听到这消息,她瞬间感觉自己离危险也很近。
虽然杨桃在太康县住了很久,但外面真正让她有熟悉感的地方,也只有城门和柳岸巷附近。
平时有谢渊同行倒没什么,如今只有自己一人,她还是谨慎些,赚钱再重要,也没有小命重要啊!
山里有香山寺的和尚在,又是自己熟悉的环境,杨桃从城中回到书院,便瞬间安心了下来。
因今日绕了路,回到书院有些晚了,杨桃只能简单做了点早饭。
她在路上买了几个胡饼,热上昨晚吃剩的羊肉汤,再撒些自制的茱萸酱和碎芹,一碗暖暖的羊肉汤配胡饼,在还带着凉意的春日里,把陈柏石和李小果两个吃得额头直冒汗。
等他们都吃饱喝足去前院上课了,杨桃边检查过滤了一晚上的奶酪,边对着自己买回来的食材苦思冥想。
她的视线掠过一节小竹筒,那是她为了给自己补血买的酒酿,打算回来煮酒酿鸡蛋吃。
接着杨桃又看向桌上没吃完的胡饼。
那圆圆的形状四周厚,中间薄,看着十分眼熟,她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做好的奶酪,脑中灵光一现。
杨桃取来空碗装了水,挖了勺酒酿进去搅匀,盖上盖子静置。
下午,观察到表面的酒酿全部浮起后,她将过滤好的水加入面粉发酵。
考虑到天气还不够温暖,夜里,杨桃将这一坛子还在发酵的面粉放到了自己床上。
第二日,等到这坛面粉发酵至冒泡,体积也变成了两倍大,这个酒酿酵种终于可以用来发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