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告吧。”烦躁的秦王非常冷漠。
指望他哄孩子,别说门了,窗户都没有。
他铺开竹简,哭声渐渐小了下来。
两卷竹简奏书看完,小猫似的脚步声鬼鬼祟祟地逼近,窸窸窣窣的小东西拽住了他的袖子。
秦王不耐烦地撇了一眼小哭包,满脸是泪的幼崽正拿他袖子擦脸,跟猫咪洗脸似的来回转圈,抹来抹去。
很好,这件衣服报废了。
嬴政冷笑:“怎么?不去告状了?”
“阿父,坏,欺负我……”胆大包天的崽子不但不反省,还揪着嬴政的衣角,缩成一团,躲在他边上碎碎念,不时抽泣一声。
“哭完了?”
“没有!”幼崽含着眼泪大声。
“那等你哭完,我们再讨论。”嬴政又拿起一卷奏书,信手打开。
“可是,我本来,就是一岁。”李世民很不服,气鼓鼓地糟蹋嬴政的袖子,扯过去擦眼泪。
“当真?”嬴政抱有怀疑。
“难道,不是吗?”李世民据理力争。
“一岁,能认识小篆?”嬴政斜睨着他。
“呃……”孩子向后瑟缩了一下,“不、不行吗?”
“不行。”嬴政果断道,“母后的事,你还知道多少,是怎么知道的,都如实告诉我。”
幼崽鼓着脸,脸上泪痕未干,颠三倒四地把他追猫时偷听到的对话,全交代出去了。
嬴政耐心地听着,若有所思:“依你所言,他们并未提及嫪毐造反之事?”
他淡漠笃定的语气,把带有一丝疑问的句子,说成了肯定句。
“没有。”李世民诚实道。
“那你如何得知?”嬴政追问。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幼儿试着表述自己的奇特之处,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就是突然,脑子里,冒了出来……”
“两个孩子?”嬴政重音在“两个”上面。
“对呀。”幼崽抽噎了一下。
“为何是两个?”
“我怎么……知道?”理不直气也壮的幼崽哼唧着,“反正,就是两个。”
嬴政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信还是不信。
但他心里,多多少少倾向于认为这孩子确实是“生而知之”,天赋神通。
他之所以一直追问赵姬的事,是因为私生子和谋反,着实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赵姬是什么性子,他还能不清楚吗?至于嫪毐,小人得志,只要给他一点权势和人手,干出什么铤而走险的事都不稀奇。
两个没脑子的凑一起,就是加倍的没脑子。
但,如果嬴政现在就把嫪毐杀了呢?那这孩子的预言不就不准了吗?
在马车上的时候,嬴政就考虑过,可又觉得以赵姬的性子来说,杀了一个嫪毐,还会有下一个,她很容易被蛊惑,也很容易做出没有理智的事。
既然如此,倒不如顺手推舟,由她去吧,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一锅端。
不过,他知道了预言,然后顺着预言去做,算不算是在主动往陷阱里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