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半,一组的人回到了区局。
朱大队将大家召集到二楼小会议室,和市局聘请的犯罪心理专家王教授取得了线上联系。
双方寒暄几句后,王教授对此案做了如下阐述:
第一,和纵火案类似,爆炸案的凶手在动机上有很多种,结合两桩案子的情况,他认为凶手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想通过爆炸获得某种满足感。但已知案例较少,线索几乎为零,便不能排除凶手报复社会和报复杀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国家对□□管控严格,但凶手不但能弄到,而且先做定时,后做遥控,说明其掌握相关知识,学习能力强,或者还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独立的隐蔽的实验场所。
第三,凶手漠视生命,性格扭曲,很可能是善于伪装的高智商天生犯罪人。
第四,王记视频中出现的可疑人物步态从容,毫不慌张,可见心理素质极好,要么是惯犯,要么胸有成竹。但他毕竟露了行藏,高智商的人不该如此大意,结合第三点,他合理怀疑此案至少有两个凶手。
道过谢,朱大队关掉了视频通话,问道:“大家有什么想法?”
齐队道:“没啥想法,说了跟没说一样。”
“你这个老齐啊,谁的面子也不给。”朱大队无奈,用夹着烟头的手点了点他,“依我看,王教授的总结条理清晰,很有启发性,尤其第四点。”
一组之前的重点都在王记视频中的嫌疑人和被害人身上,从未想过有多人参与了犯罪。
王教授在这一点上的分析很重要。
齐队道:“心理侧写没几个准的,听听就算了。”
朱大队不跟他争,只道:“怎么样,粉丝中有可疑的吗?”
关于这一点,一组在回来的路上总结过了。
齐队道:“大海捞针,瞧哪个都像,哪个也都不像,还是得挨着个儿的调查社会背景,查完了才能有进一步的结论。技术组怎么样了?”
朱大队道:“可以确定遥控器就是□□的一部分,但没找到指纹,装置简易,没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凶手太严谨了,几乎是我遇到的最聪明的罪犯。”
众人默了默。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化都化不开,就像那两起扑朔迷离的爆炸案。
几分钟后,朱大队按灭了烟头,“大家都说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萧虞先开口:“朱大,我不明白,既然他想杀人,为什么不多放一点儿炸药呢?有没有可能,他就是几位嘉宾中的一员?”
朱大队反问:“那他图什么?他眼下没有暴露分毫,何必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萧虞若有所思:“有道理。”
老吴道:“我认为,不是凶手不想多放,而是经验不足,放少了。也就是说,对方对炸药的使用还处在摸索阶段。”
朱大队点头,“我查过,档案局里没有类似案件,凶手八成还在摸索。”
萧虞道:“更加明白了。”
李巍道:“朱大,齐队,楚流远在回来的路上出了些状况,方助理把视频发过来了。”
朱大队道:“你投个屏,大家一起看看。”
李巍找到视频,关联后,点了播放……
视频只有两小段,很快就播完了。
大家重新讨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