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少了三枚牙齿,其中一枚刚脱落,应该就是案发前。”
法医助手小陈回忆道:“死者家里的垃圾囤积较多,这两天都没有清理。但是没有找到牙齿。行李箱里也没有发现。”
直到尸体被完全“打开”,血腥味儿中伴随着酒精味儿,以及一些古怪的臭味儿一股脑涌出。
人的口腔如果不清理,会有口臭,何况是内脏。刘宗强常年酗酒,又有肝病肾病,胃必然也不好。虽然偶吐过,但他胃里依然有食物残渣。这些都是臭味的来源。
“我还以为酒精会挥发,不会有这么大的味儿了。”许知砚小声说。
戚沨和张法医对视一眼,张法医率先“发难”:“考考你们,酒精浓度每毫升达到多少克就会导致一个成年人陷入深度昏迷,甚至死亡?小许,你先说。”
许知砚倒是不慌,来之前她才做过功课:“是500毫克。”
戚沨跟着问:“那是不是低于500毫克,这个人就不会死?小袁,你说。”
袁川回道:“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有的人三四百毫克就会致死。以前还发生过二百多毫克就致死的案例,但也有超过五百毫克还存活的案例。所以刘宗强生前的身体状况,也应纳入参考因素。”
戚沨没有给几人喘息的机会:“那么,如果这个人死亡超过一个星期,甚至更久,还有没有机会验出酒精成分?”
戚沨的声音很平稳,表情也没有变,但不知道为什么,许知砚却从里面听出一丝少见的“活泼”。
“戚队,您这个问题有陷阱。”袁川说。
戚沨扫了一眼过去,挑了下眉,眼底带笑。
“死亡一个星期,是在什么环境下,什么季节,尸体有没有经过处理?如果是已经腐烂的尸体,一定会影响检验结果。”
“冬季、冷冻。”
“这题我会。”许久没有接话的法医助手小陈说,“八十年代前苏联就做过这类实验。尸体于夏季埋入地下,两个月后分别在脏器、大腿肌和血液里验出酒精。若是冬季下葬,四个月以后依然可以验出。但是大腿肌和肾脏里的酒精含量增加,胃里的相对减少。”
“这么说,人死了,体内的酒精成分仍会吸收转移?”许知砚有点懵。
戚沨看向被张法医一一检出并装桶的脏器,说:“死于急性酒精中毒,有人认为是多发于吸收期,也有人认为是排泄期。吸收期,尿液中的酒精含量会低于脏器和血液的含量,排泄期则相反。至于你刚才说的,尸体内的微生物会和酒精发生作用,在一定时间里产生微量的新生成酒精。不过这个含量非常低。”
“都知道喝酒伤肝。”张法医问,“那么在做检材的时候,是否应该以肝脏为主?”
“不是。”许知砚抢答,“应该是肾。”
“看来提前预习过。”戚沨似有笑意,却没有手下留情,“除了肾呢?”
“我想,大脑也要查……”
戚沨看了过来,眼底划过一丝惊讶。
“听前辈提过一个酒后驾驶的案子,尸检的时候说是有脑水肿现象。”
“嗯,不错。”
戚沨和许知砚没有看完全程尸检。脏器检材已经送到下一个房间,稍后会有其他法医进行检验。
换完衣服出来,许知砚迎着微风吸了口气。
戚沨问:“怎么样?”
“活过来了。”
“我是问你的看法。”
“啊,这么快就要考试啊?”许知砚老实坦白,“其实我看不太懂……内脏有水肿现象,还有血点,就只看明白这些。”
“脑部水肿、内脏淤血,伴随点片状出血,这些都符合酒精中毒死亡的条件。但是……”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