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电影市场这几年展得不错,但主要靠引进的好莱坞片和港片,内地电影的观众很少。
杨叶道:“内地电影的模式太落后了,只有国营电影厂靠着国家拨款来拍摄电影,产量是上不去的。
如果产量上不去,就无法商业化,虽然现在开放了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加摄制电影片。
但我觉得这样的开放程度还不够,民营公司无法放开手脚。
想要崛起的话,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改革,将电影定义为产业。
否则的话,内地电影的展,也就无从说起。”
杨步亭道:“其实我们也是逐步逐步在开放的,关于将电影定义为产业,内部也有过讨论,但总觉得冒然开放,风险太大。”
杨叶道:“这我当然知道,但是时不待我,我的意见是,展内地电影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您也知道,香港电影这几年受到了好莱坞的冲击。
除了我们几个头部电影人之外,整个产业其实是在萎缩的。
台湾市场关闭之后,香港电影急需一个新的市场。
再过几个月,香港就要回归了。
香港电影全面进入内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香港和台湾合作的教训,我们大家都应该汲取。
我的意见是,香港不能像当初对待台湾那样,把内地市场当成自己的倾销地。
而应该用自己的技术和实力,帮助内地培养电影人才,展电影事业。
比如内地可以规定,一部香港电影如果一半的主创人员是内地的,那就可以享受和内地电影同等的待遇……”
杨叶说的,大致就是2oo3年内地和香港签的服贸协议的内容。
“为什么说时不待我呢,因为随着香港电影产业的衰落,许多从业人员渐渐变得很难开工。
内地应该趁这个时机,把他们接收过来,充实自己的力量。
而好莱坞也开始向我们香港的顶级电影人才抛出橄榄枝。
比如华纳已经几次三番邀请袁和平赴美,开出巨额片酬,邀请他担任动作指导。
袁和平一直不愿意去,他觉得把这些技术教给好莱坞的话,后面的人就没饭吃了。
所以他宁可跑到内地来,给《水浒传》做动作指导。
但是,如果香港电影没有希望了,他迟早是会去的,没人跟钱过不去啊!”
“现在内地市场单部电影最高票房可以过四亿人民币,已经是比台湾更大的市场。
这对香港电影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足够吸引他们过来了。
我现在把好多人拉到光明影视城开工拍电视剧,只是缓兵之计。
真要让他们光热,为内地的影视行业做贡献,还是得开放电影产业才行啊!”
杨叶这一番话,简而言之,就是香港电影快不行了,内地应该尽快接盘那些人才,捡洋落。
否则的话,就被好莱坞给捡走了。
杨步亭听了,仔细想了想,问道:“如果香港电影人集体北上,那港片不就完蛋了吗?”
杨叶道:“再过几个月,香港就要回归了祖国了。大家都是中国人,香港电影就是中国电影,香港电影人融入内地,也是必然的。
我的理想是,将来不会有内地片,香港片、台湾片之分,而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那就是……中国电影!”(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