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哪里都好,就是入了梅,阴雨连绵的,处处都不爽利。”
章宁十一年。
江州,温园,西南角院落。
天不亮,屋子里的凤鸟衔环大熏炉便燃起浅淡梨香,丫鬟们手脚极轻地倒扣上熏笼,铺展衣物,一面熏香,一面执金斗,细细熨开衣物褶皱处。
往常熏香前,丫鬟们还得往炉底大承盘里倒上一盆热热的水,香味才能熏到衣裳里头,留得长久,如今这时节倒很不必。
“话说回来,今年这梅,入得也忒早了些,府里还未裁制夏衣呢。霜蕊那丫头个子窜得快,衣裳有些短了,奴婢用您赏的料子给她做了两身,哪承想昨儿出门,撞上李家小姐,那料子竟同李家小姐身上穿的一模一样……”
碧芜絮絮叨叨给雪竹梳着发。
她话虽很密,声音却轻,细细碎碎地落在耳边,不一会儿,原本清晰的字眼就模糊起来。
“小姐,小姐?”
见雪竹晨起梳洗便犯困打盹,碧芜忧愁地叹了口气,心知她家小姐昨夜定是没能安睡。
这也没法儿,江州的梅雨天向来难熬,被褥虽日日烘烤,可在榻上放不了几息,便又泛起隐约潮意。
她家小姐又是个觉浅的,受不住半分湿冷,来外家这几年,一到这时节,总是精神不济。
正在这时,屋外忽地传来两声清亮叫唤:“小姐!小姐——”
碧芜阻拦不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主子被这没规矩的丫头扰醒。
“何事这般慌慌张张,大呼小叫的,成什么样子?叫张妈妈瞧见,又要罚你去半山腰上挑水了!”碧芜杏眼怒瞪,将小跑进屋的霜蕊好一通排揎。
霜蕊拍着胸脯,顺了顺气,也顾不得碧芜劈头盖脸的数落,道:“那位冯九郎,他、他又来了!”
碧芜:“什么?又来了?”
霜蕊喘得厉害,只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
不知想起什么,碧芜很快止了诧异,没好气道:“来便来,自讨没趣罢了,左右也见不着咱们家小姐。”
“不止冯九郎,这回,世子也来了!”
闻言,雪竹骤然睁眼,困意在顷刻间烟消云散。
崔行衍也来了,他怎会来……
她出神地望了会眼前铜镜,不过片刻,便想通其中关节:“他们,可是来参加雅集的?”
“正是,”霜蕊总算缓过来了,顺畅回话道,“听前院说,泽山公过江州,顺道来访先生。小姐您也知道,先生与泽山公乃挚交旧友,多年不见,前日夜泛寒江,相谈甚欢,说是喝了好些酒,先生兴起之下,便将月末的雅集提前至三日后,现下许多士族子弟正往咱们江州赶呢。”
那便是了。
清谈辩言,本就是时下文人最为崇尚的风雅之事,何况泽山公与舅父皆乃当世名士,若在名士坐论的雅集中能得一席,传出去,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不过嘛,旁人许是循着泽山公与先生而来,冯九郎和世子可不一定。”霜蕊心直口快,顺着话头又道。
碧芜听了,忙捏她一把,示意她少学人嚼舌。
可霜蕊口无遮拦惯了,捂着被捏过的手臂,吃痛道:“碧芜姐姐你掐我作什么,本就是嘛,我又没说错。”
“冯家郎君借着各种由头来江州,不是想瞧小姐,难不成真想进书院念书?我可不信!”
“且如今外头都传出话了,说什么……江州裴女,冯郎三顾,传得和话本子似的,那叫一个煞有其事。”
“……”
这听着,像什么好话吗?
雪竹眼皮子跳了跳。
这位冯九郎,名冯思远,乃大昭开国八虎将冯戟之孙,正儿八经的将门之后。
冯老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冯氏满门也以从戎为傲。
偏偏到了冯思远这,养出位风流公子,戎不了一点,文墨也不甚通。
去岁忽至江州求学,她舅父作为尚林书院山长,看在冯老将军面子上,亲自考校了他一番,结果却很不如意。
没能进成书院,这位冯九郎也不急,仍几次三番登门,不是与温家攀些五服九族之外的闲亲,便是来邀家中几位表哥出游。
她住在温园,见过此人几次,本未将其放在心上,可上月诗会,这位冯九郎吃醉了酒,竟说如此这般三顾江州,是为了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