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它也有滑向机构化、僵死的危险。
重复性
静态思维的重复性是指思维过程可以在下一阶级又周而复始地开始。静态思
维的重复性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种”、“族”、“类”的延续性、过程的同一性的反映。
春、夏、秋、冬四节季变换,年复一年;春耕秋获、冬寒夏热,周而复始;原材料经加
工成为产品,第一批完了,第二批、第三批……又开始;决策的制定从收集信息,进
行比较,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进行预测到最后出台,下一个、下下一个等决策过程
仍是如此。静态思维的重复性就是把事物中的稳定要素固定下来,构成一个相互
联结,可以再次重复的思维过程。
被设计性
静态思维的被设计性是指人们设定好一个程序,使静态思维按已设计的程序
运转。静态思维的固定性和重复性决定了它的被设计性。因为,既然静态思维可以
“固定”、“重复”,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也就可以把它设计出来,让“人工智能”机按
照被设计的程序将设计的思维过程运转。静态思维的被设计性是现代科学得以迅
速发展的基础,通过“被设计”的思维过程,把人的部分思维交给“人工智能”,就可
以局部地扩大人的思维量,使电子计算机亿万次地重复这一过程。
排他性
静态思维的排他性来自它的固定性、重复性和被设计性。它是指对事物的考
虑是从已有的程序和过程出发,相容的就予以吸引,不相容的就加以排斥。对于被
排斥的事物是否合理,是否应该排斥,它不予以考虑,它思维的中心围绕着自己固
有的模式运转。静态思维的这种排他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例如,当人们
把自己的思维模式、框架、程序固定下来,能够进人这个思维框架内的事物才可引
起他们的兴趣,而这个思维框架外的事物对他们没有新鲜感,也会遇到他们的排斥。
静态思维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即要摸索到事物发展中比较稳
定的东西;但上述特点也决定了它的缺点,即每前进一步,它都有可能陷入思维的
僵化、死板,都有可能使思维失去活力。因此,在思维过程中,还应看到动态思维的
一面。
静态思维也不能脱离动态思维。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不是
绝对不运动,静止状态也是运动导致的。因此,静态思维只不过是在一定条件约束
下的动态思维,这些条件使一定方式的动态思维相对固定下来,使其形式化、规则
化、程序化而已。静态思维是动态思维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况。总之,离开了动
态思维,静态思维则会因固定化、单一化而变得僵化,相反,离开了静态思维,动态
思维就会成为极具冒险性的无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