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思维法的特点是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受传统理论的束缚,
不迷信书本和专家权威,也不盲目从众。勇于提出问题或者敢于挑战权威也不是
没有根据地乱说,而是在认真学习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
问题,提出质疑。华罗庚在初中毕业后,认真系统地自学数学,经过验证,发现当时
一位数学教授的公式推导有误,他就大胆地提出质疑。在学习中,经过认真思考,
敢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得好:“学问学
问,要学就要问。”学,就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继承和肯定;问,就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
质疑和否定。
我国明代学问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
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提出新看法、新观点,建立新理论,也就是立论。质疑和立
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阶段。有人说:“质疑诚可贵,立论价更高。”质疑使人将信
将疑,立论使人心明眼亮;质疑使人千回万转,立论使人豁然开朗。总之,质疑只是
宣告旧理论有毛病,立论才能宣告旧理论的死亡、新理论的成立。
发散思维法的障碍
发散思维是创新的源泉。研究发现,影响发散思维顺利发展的心理障碍主要
有以下几个:
①按现成答案。当人们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思考时,周围一些已有的现成答
案就会有意无意地涌上心头,这就妨碍了思维向其他方面的扩散,不能想出更多
更好更新颖的方案、方法以供选择。解决这个障碍的办法是一问多答,一题多解,
一事多思。
②循规蹈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帮助人们完成“方圆”的必要的
规范约束,但是日常的许多规矩却使人们的思维囿于已有的方圆而不能探索、创
造出新的方圆,尤其是那些陈规陋习往往是扼杀科学、束缚创造的祸首。对付的办
法是跳出旧俗,突破框框,勇于“反常”。
③“从众”、“认同”心理。“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这种为适应群体的要求和
行为而有意或无意地变更自己信念的行为的心理,称为“从众心理”。如大家鼓掌,
自己也跟着鼓掌,这就是一种从众行为。在交往中,自己被他人或他人被自己同
化,心理学上称为“认同”。这种从众、认同的心理现象是发散思维的克星。要想克
服它就要提倡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④怕出差错。有这种想法的人大都不敢多想,因为发散思维想出来的办法和
方案很多是没有先例的,是新颖独创的,可能对,也可能不对。怕出差错的人谨小
慎微,思维也就无法放开。这就要求更新观点,勇于思考。发散思维不是科学家、专
家们所特有的,一般的人也具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
进行训练,比如,尽量多地列举砖头的用途,发散思维能力就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