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玻璃大棚,这是沈荔很早就有的想法。
当她决定要按季节换菜单,不免就要考虑到冬天没什么蔬菜可用的问题。
作为一个现代人,沈荔很难不想到温室大棚。
这东西的作用原理其实不算复杂。用高透明度的玻璃或塑料膜,白天充分接收光线并且将温度留存在棚内,这样整个棚内温度上升,就能保证作物的生长。
其他人倒也一听就懂,实际上眼下所谓温室不是没有,将菜蔬种在室内保温,又用温泉水灌溉,只是没有用上玻璃、琉璃而已。
赵大于是担心:“这样的棚子,普通琉璃做得出来吗?”
大庆朝已经能做到把琉璃打造得非常透明,但没办法像玻璃一样完全透明,只能说差强人意。
此外,还有一点显而易见的缺陷,那就是造价绝对不便宜。
沈荔之前也跟琉璃工匠打听过,要做到能充分透光的水平,一块窗户大小的平整琉璃,至少要五十两银子。
也就是说,即便只做出一个能供应沈记用菜的小型玻璃棚,四千五百两的棚身,二千五百两的棚顶,至少也要七千两。
芳姨一听,眉头皱起来:“这样说,我们的钱还不够?”
沈荔摇头:“我只打算用一千五百两银子。”
芳姨一愣。别说她了,最灵活的赵二也愣了。
“一千五百两,应该更不够吧。。。。。。?”
“嗯,所以剩下的钱交给别人来出。”沈荔说。
她看了眼众人懵然的神情,无奈解释:“实话说,若是我们能一口气拿出五千两,自费建了也就建了。只是账面连修一个小的玻璃棚都不够,更何况还有其他支出?”
“首先,我们得把扩建的钱留出来,这事必须得办了。”她分析道,“买下左右两边的铺子、扩建整个二楼、接着整间铺子都要重新设计。。。。。。”
赵大默默道:“一听就不是个小数目。”
“这得花多少?”赵二揣测,“二百两?”
芳姨摇头:“如果只花二百两,掌柜就不会留下一千两了。”
沈荔给她竖了个拇指:“还得是芳姨啊!”
她上下指了指:“三间房打通、二楼隔出包厢和阳台,这部分造价应当要二百五十两。”
“更贵的是桌椅全部重做,尤其楼上的包厢,桌子要用上好的材料,装饰也不能马虎。这样算下来就是四百五十两左右。”
沈荔把一早画好的平面图拿了出来。赵二看得啧啧称奇:“掌柜的,这个灶台的样式也太新鲜了吧!”
他指着平面图最左侧,楼梯后方的一大块方格:“后面有油烟的明火灶台跟后院联通,前面留一块地做最后装饰,敞亮地给客人们看,确实能让人放心。”
沈荔昂首,很有些骄傲。
她盼了多久,总算盼到改造铺子的时候了!
这回还不能按着心意来设计改建,她就是小猪!
除此之外,她把整个后厨圈起来,一半明厨一半暗厨,明厨的部分还做了板前的样式。
餐桌用整片的厚木板,和明厨外围的石墙直接相连,板前的客人一抬头,就能看见她的操作。
厨房的面积也大多了,足够三四个人在里面忙活。
整体一看,一楼大堂里依然是四张大方桌在中间,能容纳十六个客人。
齐整的一排屏风隔开,右边靠墙是单独的双人小桌,每桌都用木板隔开,这有八桌十六个位置。
左边的厨房板前位置一共十二个,竖着十个横着两个,都是单人位。
左下角,即刚进店门的左手边,则是等位客人们歇脚的地方,茶水小菜都在这里。
“三十六个客人,其实客容量已经不小了。”芳姨若有所思。
赵二连连道:“那是掌柜的心思奇巧,把厨房外头包上木板就成了现成的桌子,一下子就是十二个位置。”
芳姨叹息:“现在最要紧的,是怎么凑上剩下的五千五百两银子。”
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