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徐怀玉这个人,其实她相当的简单,就是想过那种人上人的生活。当然,是不靠劳动的那种。要说和怀初她们离开,最先后悔的其实不是许陈氏,而是许怀玉。从入了山开始,许怀玉就后悔了。她一是后悔自己当初逃跑的时候方向居然选了和大部队最远的相反方向。二是无数次后悔她当时为何要选择回门?若是没有回门她就不会和王员外一家分开。不和王员外一家分开,这会儿她可能已经到达繁华的府城,可能过着呼奴使婢的少奶奶日子。过上少奶奶的日子,就不会如现在这般的后悔。和奶奶许王氏一样,她们骨子里都有种对于山上人看不起的鄙夷。不得不说这一点上,她们婆孙俩才像是亲的,而怀初一家格格不入。当初逃命时有多狼狈,已经被她选择性忘记。没有了生命的威胁,这些后悔和不甘如蚂蚁般啃噬着她的心。讲真,长到这么大,徐怀玉是真的从来没有入过这么深的山。和奶奶的感受是一样的,她越往山里走,越是感觉到绝望,她默不作声的听着怀初和村里人议论各种事情。听她说可能要在这山上一住好几年!!老天,这绝对不行!许怀初她自己郎君跟着,自是感觉不到她的尴尬。她刚刚新婚,就与夫君失散,年纪轻轻倒也不是不能二嫁。可有些事情,珠玉在前,根本无法将就。她头婚嫁的那么好,再让她俯身随便在山上找个年轻小伙子嫁了,怎么可能?一路进山的路上,她心里乱糟糟的,根本没有细想过以后的生活。如今安顿下来,越想越觉得不对。村里就这么几户人家,年轻的小伙子就这么多,说句直白的话,不是罗家的就是郑家的。让她嫁给许怀初外嫁亲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她把山里这些汉子左挑右选,最出色的居然还是徐怀初的夫君。她其实也不想冒太大风险,所以她稍稍的试探了一下关郎君,可他想也不想的把她训了一顿,还让她不要出现在他面前。这等于把她最后的后路也断了。如果不选择嫁人,再过上年,她都二十多岁了,还能嫁什么样的人?到时候怕是她这一辈子也就完了。这是她绝对不会允许的。到底是什么时候想着出去的呢?是上次怀初和关东城她们出门带罗家人进来那次。她在想着,她们都能出去,她又怎么不可以?至于怀初她们回来说的土匪,许怀玉自诩也是见过土匪(遭遇过)的人,土匪来了躲着点,过了再走不就是了?土匪总不可能一直在路上待着不是?为着心底的目的,她特意去找了罗家的小子们打探了一番,听他们说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让许怀玉高兴的认为自己找到了避开土匪的好办法,解决了路上的安全问题,她就认为路上已经没有了风险。毕竟上次怀初带他们进来的路上,她是经历过的。自认为自己生存能力还是不错的,哪怕是再走一次,她也能坚持出去。跟无望的等待年华老去相比,她更怕大好的青春耗费在这深山老林里。没有人比她更懂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她就跟盛放的花朵一样,已经到了最好的时候,若是过了花期,等待她的将是寻常的生活。她想要荣华富贵、想要过更好的生活。巨大的不甘日日折磨着她,终于她还是克服了心底的忧虑,决定出山。这个时候出山,她不用想就知道怀初是不会同意的。不过她不担心,她有同盟。决定富贵险中求的许怀玉第一时间去试探了奶奶的心思。对于这个和她同甘共苦的孙女,许陈氏一点都没有藏私。心里的想法倾倒而出,她倒是不求有什么解法,只图了嘴上痛快一下。知道奶奶也不习惯这里以后,许怀玉就下定决心要借着许陈氏的风,逃出这里。从这天开始,她会时不时的给许陈氏洗脑。总在她身边说些浮想联翩的话,比如:“不知道我哥嫂有没有再生一个儿子,咱许家的香火可不能在这里断了呀!”再比如:“不知道我爹他们找不到奶奶你该多着急!”“听说是到了府城就好了,咱以前村里离府城也就是七八天的路程,早知道咱直接回头找他们去……”是呀,早知道她就该带着孙女去府城,那王家看在孙女的份上,帮着大儿寻个差事,她们一家人也就活出来了。人呐,有时候很会洗脑自己。明明王员外家到底真的去没去府城还不知道,许陈氏这里仿佛已经看到她们一家人在王家的照应下,在府城开始新的生活。不得不说,许怀玉是会拿捏她奶的。她心里很清楚老太太的命脉在哪里,提点的都是老太太最在意的点。孙子、儿子的前途、许家的未来,这些都是许陈氏最最看重的事情。她这么一提,简直就是给许陈氏在面前画了一张巨大的饼。引诱着她。,!听说村里头快断粮了的时候,她就知道时机差不多了。没有人比许陈氏更懂的缺粮会是什么下场,她小时候闹过饥荒,对这种事情有种天然的恐惧。若是说没有吃的还能忍受的话,后面的野猪简直就是在火上浇油。她明显看出这两次她再提出山去找她爹的时候,奶奶其实是意动的。可还是不够。野猪的事情仿佛是一个契机,她再次跟奶奶说要离开的时候,许陈氏还跟她讨论路上该怎么走。这就说明老太太心里已经彻底的动了要走的心。当她听说村里要成立捕猎队的时候,她就知道机会来了。许老太太这人,年纪越大,越有一个很小的毛病,那就是怕死。有人可能要说了,谁不怕死?可是不一样的,许老太太的怕死体现在一切对她生命有威胁的事情和东西她都讨厌。许怀初一家一直不懂同是一娘生的,为何老太太偏不:()带着村人去逃荒,苟在深山种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