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恐怕都没有想到,自己看重的人最后完全不给他面子。
事实上天下事就是这样,若是汉家天子依然威严还在,其实董卓和孙坚都不敢这么做。
毕竟天子一怒之下,完全可以派其他汉军过来讨伐他们。
可是天下人都知道,自从皇甫嵩和卢植战死之后,朝廷的中央军直接被打空虚了。
现在刘宏根本没有实力随意斩杀他人,尤其是有兵权的人。
毕竟国库空虚至此,再搞出一个反贼,朝廷是真的发不起军饷了。
为官之道上来就是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所以当这句谶语流传到洛阳的时候,刘宏还以为这是董卓搞得鬼。
他还悄悄给孙坚发了一封密旨,叫他务必要小心董卓,说董卓已经搞出这等谶语来谋害你了。
当时,孙坚看到这一封密旨的表情是这样的:屮艸芔茻。
至此,孙坚大悟,无师自通了如何当一个忠臣。
于是他也回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书:
臣本布衣之微,出身卑贱,有幸蒙陛下不弃,得侍君侧,忝列朝班……今臣偶有所成,些许功勋,皆陛下天恩所赐,非臣一人之力所能及也。
臣每念及此,感激涕零,愿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臣定当尽心竭力,助陛下剿除逆贼,平定天下,以安社稷。
不说刘宏看到了有没有感动,反正杨秋不知道。
因为她只听到了关于孙坚的谶语,当时还颇感意外。
这,她还没有出手啊。
谁出手的?
关于西羌战场的具体情况,由于距离太过遥远,信息传递太慢,所以杨秋完全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对杨秋来说,刘宏又调了一批汉军去西羌战场,这挺好的。
毕竟,汉军都集中在了西羌和冀州,并州岂不是很安全?
安全到杨秋有很多的时间来处理幽州辽东一块的事务。
当初,卢植战败,其实丘力居这一行乌桓人逃回了幽州。
不过这一群乌桓人损失很是惨重,暂时无力对外面征战,因此杨秋让波才带着大部队往辽东转移的时候,只有少许乌桓人出来抢劫掠夺。
但最后直接被吕布带领着的一千多人精兵打跑了。
至此,幽州慢慢消停了下来,毕竟最大的刺头就是乌桓人。
至于幽州的汉人,他们也挺迷茫。
朝廷好像也没有管他们了,幽州的官吏基本都跑了,而这反贼杨家军占据代郡和上谷郡之后怎么就停了?
如果要杨秋来解释的话,那就是是幽州防线太长,暂时没实力插手太多土地。
所以幽州和冀州接壤的那部分地方,直接变成了三不管地带。
只有等到波才那几万人定居下来,然后东西夹击,杨秋才能继续拓展土地。
因此,在这样尴尬的处境之中,幽州一部分庶民开始拖家带口的去杨家军治下的土地生存。
他们不在乎谁统治他们,只是听说杨家军治下的庶民可以分田地,还能有高产粮食可以种植。
所以幽州冀州一些人开始跋山涉水往并州跑。
古代版的人口虹吸效应开始发生在了幽州冀州等地。
这种事情过于缓慢,很多人甚至没有察觉到这种情况在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而杨秋这一边呢,时间已经来到了夏季,去年的冬小麦原本刚刚成熟,正是丰收的好时机。
可是,杨秋发现有人不长眼睛要来搞袭击了。
沉寂内斗了好多年的鲜卑人南下了,目标直指杨家军治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