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对无为而治、中庸之道十分推崇。
那时我远在北疆庆州,关外小城。
一会儿归属元人,一会儿归属明人。
即便如此,想要吃饱肚子也不是难事。
曾经我以为大明的村落要比那好上不少,至少在朝廷的治理下,能有个基本保障。
但在云南宜良县,我现事情并非如此。
一个村子不过千百人,竟然有三成佃农,还有三成依附于乡绅士绅过活。
整个村子的人日子过得水深火热,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常态,
一旦生动乱,这些人连十天都活不下去。
那时我才猛然惊觉,中庸之道不行,朝廷也不能无为而治,得出重拳干事啊。”
说到这儿,6云逸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递了过去:
“上次给你的应天地图,你记下了吧。”
原本有些呆愣的张玉连忙点头:
“记下了。”
“其实与地图一同拿来的,还有应天周边村庄的一些情况。
比在宜良县所见的还要糟糕,一个村落里四五成是佃农是常有的事,一个员外占据大半土地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甚至有那么两成的村落,
不知道朝廷在哪里,当然也不知道应天城在哪儿,
更不知道应天城已经重修了,
因为在故元的时候,他们就从未见过应天城。”
“还,还有这种事?”
张玉面露震惊之色,连忙翻看手中的册子,
越看,他的瞳孔收缩得越厉害,浑身也越冰冷。
过了许久,张玉才抿了抿嘴,一脸不可置信地说道:
“大人,属下曾是故元的官员,去过几次乡下,
怎么现在看来,大明与故元的村落,似乎都差不多。”
“道路不通、交通不便、信息不畅,
村子里的人和城里的人,就像是被关在两个不同鸡笼里的鸡。
你不知道我的事,我不知道你的事。
朝廷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命人绘制鱼鳞黄册,
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城池周边的村落还有些了解,
但再远一些的地方,那就全凭下乡的吏员胡编乱造,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啊,商行是个好东西,自行车也是个好东西。
若是运用得当,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将远先朝,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这件事,陛下看得明白,太子也看得明白。
而且,此事若不趁着陛下还活着抓紧去办,
就算等太子殿下继位,这事儿也办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