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贾诩不认为自己和刘盈关系很好,但刘盈此话让他心情轻松不少。
他看得出来,刘盈对他没有恶意。相反,或许刘盈对他是有几分信任的。
仔细回忆,或许自己在小皇帝被困长安时,确实只与自己算得上“关系还行”。
贾诩便真的撩起衣摆,坐在了刘盈下手处的坐垫上:“使君是不会放我离开了,对吗?”
刘盈摇头:“你若真想离开,也无所谓。反正以你的谨慎,无论投靠谁,都不会把我的身份当作投名状。或许我对你未来的君主有威胁,但你能取得未来君主信任,让他放弃先平定中原,而以我为目标时,我已经在益州站稳脚跟。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贾诩补充:“再者,他以何名义讨伐你?若想联合他人讨伐你,就必定对他人泄露你的身份。隔墙有耳,举兵弑帝之事虽不一定会对未来胜利者造成污点,但提议此事的只是寒门士人的我,未来肯定不好过。”
刘盈使劲点头:“所以你就别紧张了。没事没事,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贾诩哭笑不得:“使君,你最好还是谨慎些吧。那些听见我的话的人,都是你的心腹?”
刘盈道:“赵云现在不是,今后肯定是。孙策和周瑜不是,他们可能会回吴地自立,但无所谓,等他们打下吴地时,我绝对已经比他们强。而且只要孙坚死得晚一些,他们就不一定自立了。”
贾诩思索了刘盈的话之后,道:“孙策比孙坚强很多?”
刘盈道:“是。孙策比孙坚强;孙策与周瑜彼此信任,加在一起,确实有割据一地的能力。”
他笑了笑,道:“以他目前的本事,也只能割据一地。”
孙策的脾气可不好。他扫平吴地杀戮许多,吴地豪族大多对他恨之入骨。
孙权代孙策,对孙吴的建立,或许是神来之笔。
孙权擅长权术,又与吴地豪族没有仇恨——豪族大多大度,只要不是面对仇人本人,有利益便可以妥协。在孙权尽心尽力安抚下,吴地这块根据地才稳固。
“不过也说不准。”刘盈又道,“若他能一鼓作气扫平中原,那劣势也变成了优势。毫不留情地屠灭豪族,让新的勋贵填补他们的位置,这才是一个王朝健康的开端。”
刘盈的叔伯评价,孙策若一直在孙吴当权,孙吴可能暴毙,但拼出一线生机,就有建立新王朝的可能;孙权当权,孙吴将会平稳地过渡到诸侯国,若孙权不昏庸,子嗣不出错,还能持续存在不少时间,但绝无可能一统天下。
刘盈深深认可叔伯的评价。回家后,刘盈没有脑子,作业小组就是他的脑子。他们说什么,刘盈就信什么。
垂拱而治的圣君,便是如此啊。
贾诩听了刘盈对孙策的评价,嘴角不由带出极浅的笑意:“这便是张使君要让大汉入土的缘由吗?”
刘盈对贾诩竖起大拇指:“彩!”
贾诩哭笑不得。原来陛下真实性格如此顽皮?
刘盈身体前倾,贼兮兮道:“虽然我说你离开也没关系,但你留在我这肯定最好。你又不是不知道外面对寒门庶士和关中、凉州士人的歧视。我保证在我这里,一切唯贤是举!”
贾诩挑眉:“不是唯脸是举?”
就算在装傻的时候,刘盈看到长相俊美的人,都会眼睛发亮,多些灵动。
董卓因此更加喜爱刘盈。因为他也爱美人。
刘盈道:“我确实常以貌取人,所以长相俊美的人会放在身边,长相一般的人有什么本事就去什么位置,长相实在是不符合我要求的人,就只能去当封疆大吏了。嗯,庞统除外,他是我的友人,我可以忍耐。”
贾诩差点笑出声:“行,行,这也算唯才是举。使君,我还有个问题,仅凭我念的那些书,你不应该有如此本领。我猜测,在我为你授课之前,你已经很有本事了。”
刘盈歪头:“你想知道?”
贾诩颔首。
刘盈道:“真的?听了你就走不了了。”
贾诩哭笑不得:“即使你同意让我离开,你的心腹可不见得。”
“那行吧,嗨,那你是第一个真正知道我秘密的人。”刘盈竖起大拇指,指着自己,“我,刘盈,你信吗?”
贾诩想了想,道:“我信。”
“我就知道你不会信,肯定要说我是阿父……”刘盈瞪大眼,“啊?你信了?”
贾诩看见刘盈惊讶的神色,眉眼间多了一抹柔色,竟显得面目不那么平凡了:“信。汉哀帝不该是你这模样,那为何不能有一位汉惠帝,是你这模样?”
贾诩确实立刻就信了。
若刘盈自称“刘邦”,贾诩可能还有思量一下,刘盈是否开玩笑。
但汉惠帝,真没什么好冒认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眼前之人是汉高祖刘邦。汉高祖或许会假借自己儿子的名字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