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便让几人回去休息。
黛玉三人离去,贾琏又说起林海给贾母的银票,贾赦只说“你姑父的心意,还是交给老太太定夺。”
贾赦又拟了后日拜访张家的礼单,交待贾琏办理。
出了东院,王熙凤便带着黛玉、素心去荣禧堂拜访王夫人。
黛玉看了贾赦、贾政他们住的院子惊疑不定,怎得袭爵的大老爷住东院,二老爷住主院,这般不会惹人非议吗?只想“难道这便是母亲说的外祖家与别家的不同吗?”
三人也相处了一段时间,看表情便知黛玉得想法,只解释道,“到如今,大老爷的爵位已住不了主院,又无意搬离东院,二老爷也只是为了方便孝敬母亲,住在偏房。”
黛玉表示理解。
进入荣禧堂,黛玉已经收起自己的震惊,丫鬟把三人迎入厅里,王夫人刚处理完事情,细细问了几人这两年的经历,又说“熙凤回来了,要她赶紧接手管家事宜”,俨然管家是一件烫手山芋的样子。
熙凤也推脱,只说旅途劳顿,初初回京,还要走亲访友,能者多劳,让二太太多管段时间。
王夫人又拉着黛玉细细叮嘱只当自己家,表哥宝玉顽劣,长在后院,怕冒犯黛玉,让黛玉海涵。
黛玉只说男女有别,现在都大了,她在内院,见不到表兄,自然无碍。
王夫人又说,“你二舅舅还未下值,晚上一起在贾母那吃饭拜见就行。”
看着时间不早了,几人告辞。
王熙凤回了院子,支使丫鬟们向各院派送礼物特产,又向丫鬟平儿了解这两年府里发生的事。
素心回了院子,两个妹妹和丫鬟们早早等着,从小一起长大,素心离开两年,虽有书信往来,但到底不多。
素心和两个妹妹讲起在姑苏的事情,说女学,说棋社,说先生,说舅舅舅母、表妹表弟……姐妹三个一说就停不下来,等到丫鬟了唤他们用晚膳,才看看停下。
探春和贾琋对林家女学很感兴趣,缠着素心说女学的事,听了后却颇有些不是滋味,他们的父亲都还不如大老爷,一个窝在道观里不出来;一个古板迂腐、基本不管女儿;大老爷还会给女儿找个出路,只是都不如林姑父,会奔波两地照看女儿,会给女儿请进士当老师,会因为女儿的请求办女学……
很多人家母亲都不会这般对待女儿,更何况父亲,更难得了。
若从来都没有,倒也正常。
可身边出现一个特别的,颇有些羡慕。
早先梅染常跟着贾敏来贾家,这次便跟着过来管事,黛玉回来的时候,梅染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黛玉回来后也没有立即去休息,梅染带着她参观莺时院,小厨房、会客厅、书房、卧房、琴房、花园、亭子应有尽有,给黛玉说着听来的贾敏往事。
听说,贾敏最爱夏天在亭子里和闺蜜喝茶下棋,最爱雨天在亲自里观雨,冬天又在亭子里围炉煮茶,说贾敏兴致来了会在小厨房做一两道小点心,说花园里四季盛开的花和赏花宴,又说着收拾收拾小厨房,方便给黛玉做些江南小菜、小点,让黛玉时时吃到家乡风味。
黛玉听着,好似与少年的贾敏相逢。
细细参观过,但她却感觉不到贾敏的影子,主人已经走了太久。
雪雁、逢春看着黛玉难过起来,忙上前宽慰,劝着黛玉去休息。
黛玉从善如流,回了房间休息,不一会儿,就睡了过去,或许,因为在母亲的地方,十分安心。
醒来时,贾家三姐妹刚好来叫她一同去贾母处请安用膳。
黛玉醒来,简单梳洗后,就和三姐妹一起去了贾母院子。
路上,她们都对黛玉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又问了许多林家女学的事情,黛玉一一答了。
到贾母院子的时候,其他都还未到,贾母把姐妹四个唤到身旁,又连连说黛玉受苦了,搂着黛玉,动情的说“你娘走了,也就留了你这么点的念想,我早早就想接了你过来,偏偏你爹说要你守制读书,你又身体不好,也不怕把身体熬坏了,我不知道多担心。”
黛玉听了赶紧说道,“外祖母,是我想给娘守孝,陪着娘。再说,娘亲最后还记挂我念书的事呢。我早先的老师补了官走了,后来甄先生要搬家,爹爹特意邀请了甄先生来姑苏教我的。再后来,孔姨又介绍了白先生,跟着白先生锻炼、养生,孙女现在身体彻底好了呢。”
贾母连连说好,叹道,“惟愿我儿无病无灾的。”像是在说黛玉,又像是说贾敏。
贾家三姐妹不时插个话,闲话间,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兰、贾琮、贾环、贾赦、贾政、宝玉都陆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