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积攒的蚕茧无需便宜售卖,变成了生丝,变成了丝绸。
新式纺织机直接加快的产量,将让丝绸短时间内堆满了仓库。
大家又发力引进各种渠道售卖丝绸。
可因为丝绸太多,贫困的人用不上,能穿的人也买不了那么多。
要不是朝廷允许商人穿戴丝绸,怕是情况还会不妙。
但是市场就这么大,没有培育起来的市场能消耗的丝绸也就那些,这就造成了一个情况,每日产出的大量丝绸都堆积在仓库中,若是不能变现,他们资金还是被套在了这上面。
哪怕盐商不主动提,也有人将目光放在了海外,江南这边可是最早尝到海外贸易的甜头。
前朝一度实施海禁,可还是海外商品白银源源不断涌入国内,还不是这部分利益被人吞了,没流入朝廷吗?
当那屡剿不灭的倭寇海盗哪里来的?
养寇自重这种事可不是只发生在草原上。
再也没有人比江南士绅更加知道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了。
之前开海禁,海贸利益都被德胜洋行给吞了,他们之中也有不少投资了这家洋行。
可惜只占有一点股份,大头还是泰山商行和内务府。
如今好了,几年下来,他们也弄清楚了海外的航线,也培养了一批熟手出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只要购得钢铁船,他们就能组建起自己的船队,哪怕独吞不下所有海上贸易的利益,从德胜洋行撕下来一口肉也是好的。
能吃肉,谁还愿意喝汤啊?
第262章
皇帝喝了一口茶,没等他说话,宝音就猜到他想说什么了。
“精盐提取之法?”
下午难得清闲,两人坐在亭子里赏雨。
雨水打在青瓦上,再顺着囚牛滴落到地面的石砖上。
雨声很大,只留下了梁九功和两个宫女在亭子里,其他人都退到附近长廊躲雨去了。
雨声下,完美遮挡了两人的声音。
宝音托着腮,盯着他。
皇帝伸手握住了她放在桌面上的手,带着明显的安抚意思。
出乎他的意料,宝音并没有发火,也没有他想象中的抗拒。
要是早几年,听见这种话,她早跳脚了。
不得不说宝音现在已经成长了许多。
但同时,皇帝也察觉很难再听清楚她的真实想法。
宝音枕在手臂上,一手跟他的手交叉相扣。
漫不经心道:“提取盐的方法也不是不能给朝廷,只是朝廷要拿什么跟我换呢?”
她似是开玩笑道:“不如这样,我每年拿三千万包下盐税,拿下天下盐的售卖权?”
她晃动了一下那个跟他相扣的手,“怎么样?朝廷也不亏,往年最多两千多万,现在可以拿到三千万,只多不空,还不用再操心私盐问题,怎么样?有没有心动?”
私盐案已经不重要,泰山商行掌握的新式提取精盐的技术成为有心之人关注的对象。
盐这个东西是人都不能缺少,因为缺少盐,人身上会没有力气,盐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太重要了。
简直可以跟后世某些国家的石油相媲美,这样说吧,在这个世界走私盐,跟后世走私石油基本没区别。
因为有太过庞大的利益。
皇帝不为所动,“你是知道这是不可能答应的事。”
盐这东西通过盐引交给更多人,本来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分散盐商,分散一种风险,盐商特别是私盐贩子在历史上可是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