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跟南宋一样,对朝廷不满,无处发泄,才只能发泄到无辜没有反抗能力的女人身上?”
“也对,有些人就是懦夫,不敢挥刀面向强者,只能将刀对准妇孺……”
养心殿发泄的一番言辞很快传了出去,一些汉人官员听了是面红耳赤。
报纸也讲宝音的话全部刊登出来,某些家中有女儿裹足的人更是在家骂个不停。
因为裹足这事跟反抗朝廷连上了关系,你家里有女儿裹足是不是对朝廷很不满?
还有一些准备给女儿裹足的也停下来观望,一些跟风的满族家庭一听裹足根源吓得连忙停手,还有些执意给女儿裹足害得女儿失去性命的人则捶胸痛哭。
本来是想奔个好前程,有个好亲事,谁能想到裹足害死了女儿。
皇帝得知宝音将翰林院的汉人官员狠狠奚落了一顿,隔了两天才来养心殿。
宝音见他进来不说话,瞥了他一眼。
皇帝翻看了桌上的课本,一看就入了神,片刻后回过神来开口,“听说翰林院官员惹你生气了?”
宝音暗地里翻了白眼。
[这都几天了,现在才想起来问?]
他叹了一口气,“本来汉人对咱们就心怀仇恨,这下怕是更深了。”
宝音放下手中的笔,边收拾纸边道:“我倒不这么想。”
“这天下人口最多的是汉人,汉人中人数最大的是底层百姓,他们的生活是睁开眼种地,种的那点地大半用来交税了,一年到头连肚子都很难填饱,他们的目光都放在填饱肚子上了,上面朝廷是谁,他们才不在乎。”
“仓廪实而知礼节,什么礼节、民族大义、国恨家仇,都是填饱肚子之后的事,饿着肚子的时候只能称野兽。”
“入关前我们拉拢的是士绅,入关后我们拉拢的该是百姓,谁让百姓填饱肚子,忙活一年再余点钱做一身衣裳,谁就能得民心。”
她讥讽一笑,“这可是千年世家掌握的杀手锏,要不是黄巢将世家屠戮干净,什么话语权会落入士绅手中?”
皇帝叹息一声,“你说得对。”
他如何不知道民心才是最重要,南巡不就是为了赢得民心。
“真要能人人吃饱肚子,这天下何愁不安?”
“当年世家被消灭,知识下降到寒门庶士手中才有了宋朝的文风鼎盛,眼下士绅俨然成了另一个千年世家,垄断起了知识,我们该做的是打破对知识的垄断,不对,应该是对八股文的垄断。”
她嘴角上扬,将手里的纸递过去,“这是声母韵母,文字简化,白话是打破士绅垄断的最好办法。”
皇帝眉头紧锁,一张一张翻着,“你……这可是屠龙术。”
真要这般强硬施展下去,怕是原本稳固的江山势必再次闹腾起来。
这是推翻了汉人的文脉。
他对于后世该做下这件事的人起了结识之心。
“你那时候的开国皇帝怎么能压制下去?”
宝音回想起那场延续十年的文化浩劫,悠悠道:“怎么压制?自然是强行压制,想要改变千年惯性思维,只能强行改变一代人思想,这其中有时代的牺牲者也是在所难免。”
她拍了一下手,微笑道:“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我的意思还是多办义学,学什么我们自己说。”
“这几年我也没闲着,让人做了一本简易字典,常用的一千来个简体字够用了,只要孩子学完拼音就能通过字典自己识字。”
“你看,这是不是比什么《三字经》《百家姓》要强?”
“普通人的一生,只要学会常用的字,会简单的算术不会被骗就足够了。文字本来就是越简单才更容易流通,不然大家为何不用小篆,用起了楷体?”
皇帝拍了拍手,“你说服了我,这事我不插手。”
说着他神色变得冷酷起来,“皇祖母下懿旨已经禁止裹足,民间风气还是不减,可不就是在跟朝廷作对,民间不举不究,官员还敢顶风作案是没把皇祖母的懿旨当一回事。”
“朕会下旨,令官员自查,凡是家有女眷裹足者立刻放足,不得与家有裹足女眷结亲,违者革职查办!”
宝音冲他竖起一个大拇指。
[总算是干了一件正事。]
皇帝微笑,他是不想裹足之风蔓延到满族女子身上,正巧借这个机会打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