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拍了两千亩地花了两千两银子就收手了。
大头还是得留给泰山商行,不然他们把地都给抢了,只给泰山商行留下残羹剩饭,人家一看没利益,直接撒手不管了可怎么办?
抢多了就是砸饭碗,之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银行的拍卖结束后,便是报纸上开始鼓吹哈密,吹的哈密本地人都开始怀疑自己家那块地方是不是真大有可为。
等到第二批军粮运送前线时,泰山商行开始召集前往哈密开荒的人出发,带足了所需的东西。
因第一批前去,面临的可能是寒冬,所以带的粮食和铁皮最多。
火车哐当哐当抵达玉门关,出了玉门关一股苍茫感扑面而来。
玉门关外河西走廊在修铁路,因路况复杂,修修停停至今也只是堪堪修到酒泉。
到了酒泉庞大的队伍跟随押送粮草的军队往西走。
穿过了河西走廊就是草原,哈密是回疆的东户,连接着甘肃和蒙古。
这也是草原上的势力极容易统治回疆的原因。
汉时的匈奴,唐时的突厥、元明时的蒙古以及这会儿的准噶尔汗国。
若是从地图上看,占据中原的大清和占据漠北、新疆、西藏的准噶尔汗国在所占领土上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准噶尔曾经提过签订条约,互不侵犯。
然而满人本就是游牧民族,深知北方草原上有个敌人的厉害,现在不除去,以后朝廷示弱,草原上的恶狼肯定扑杀中原。
皇帝连三藩都敢削,又怎么可能容忍准噶尔割据北方?
漠北、新疆、西藏全都要收回。
赶路了一个多月总算是到达了哈密,泰山商行派的人都是有熟练外交经验的人,还吸纳了一部分会说本地话的回民,这次是一同带上。
哈密驻扎着大军,军队住的不是房子,而是羊皮营帐,羊皮在草原算是流通货币,这边阳光足,干燥少雨,用羊皮搭营帐比盖房子要方便。
泰山商行领了又小五百人过来,这些人里除了招募过来开荒的,还有各个拍完地后,不知道该怎么管,然后听说泰山商行要出发,便将管事和几个农奴塞进来的。
送人过来只留下了一句话,交接地后听泰山商行指挥。
一路千辛万苦远离中原,得了这差事的就没几个是主子跟前受宠的,有些前脚还是庄子里跑腿的,后脚洗了澡修了脸换了身衣服被带到主子面前,领到了这份差事,再稀里糊涂跟着过来。
反正都听老实的。
泰山商行的人干脆一块管了。
这边拿着契约去跟当地新派遣过来的官员更换地契,后脚就领着人去看自家地了。
没惊扰当地人,甚至找了块荒地做了临时驻扎营地,彻底贯彻了上面的要求,不扰民,尊重对方信仰,不到万不得已不接触。
慢慢地当地人也习惯了这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相处方式。
十一月,北方下起了大雪,留在玉门关的皇帝总算是要启程回京了,再不回京就耽误祭祖了,这可是大事,说什么皇帝也不能缺了。
得知圣驾要启程,福全是松了一口气,其实皇帝也只有拿下哈密的时候率领大军前进,拿下后留了一部分人稳住占据之地,之后便退回了玉门关。
他也看不懂皇上这是什么操作,留在玉门关通过电报指挥前线作战,关键是信号不稳固,曾出现过瘫痪状态。
之后修了好久才恢复,根据那些皇家学院学生的说法是受到了磁场干扰。
福全听不懂,只知道后来好不容易才修好。
皇上不在前线,留在玉门关不回京,福全也不知道他算计着什么。
这回临近新年,皇上终于肯回京了,对于福全来说是个好消息,起码玉门关的森严守卫可以放松一下。
十一月初三,圣驾乘坐火车启程,经过了几个日夜,在七日后抵达北京。
太子也是在圣驾抵达北京车站时才收到消息,皇上行程是秘密也不是不能理解。
一回到京城,皇帝就召开了朝会,一上来先夸了太子监国时的优秀表现,还有众多臣子辅政有功。
话传到宝音耳朵里,她询问传话的人,“太子是何表现?”
“太子很高兴,大阿哥倒是有些不服气,想要告状,被皇上三两句打发了。”
宝音陷入沉思,话说秦皇汉武唐太宗明太祖清圣祖五个“开国”皇帝凑不齐一个太子也不是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