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讲和奢谈
曹太岳见形势不妙,立刻喝令道:“第一层和第二层弟兄撤退,纵火防御!”
隋军士兵搭上木板,士兵开始后撤,与此同时,二十几小型投石机开始准备,它们将一捆捆点燃的麦秸投射向敌军人群。
这种投石机很小,不到一人高,抛竿长一丈,总重不到百斤,一头骆驼就能轻松背负两架,两个人便可以操纵,它可以将三十斤的石块投射到五十步外,是短距离作战的利器。
吐谷浑军投矛得手,随着隋军撤退,吐谷浑士兵迅占领了第一层石墙,他们站在石墙上,开始向第二层石墙动进攻。
就在这时,燃烧着的麦秸从头顶上飞过,落进了下方密集的人群中,士兵顿时一阵大乱。
与此同时,吐谷浑士兵也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第一道石墙和第二道石墙之间相隔一丈,高度差有七尺,全靠木板相连,等隋军士兵撤退回去,上面的士兵一抽木板,吐谷士兵就过不去了,只能站在石墙上被弩矢射杀。
当然,办法还是有的,就是用尸体来填,将两道石墙之间的缝隙填满,第一道石墙上的士兵就能踩着尸体爬上第二道石墙。
理论上虽然可以,但能不能实现又是另一回事。
隋军改变了策略后,吐谷浑士兵便陷入灭顶之灾,前方浓烟滚滚,火势滔天,吐谷浑士兵被逼得步步撤退,撤退到五十步外,正好是投石机的射程范围之外。
双方随机进入了弓箭战,但吐谷浑士兵的弓箭远远不是隋军弓箭的对手,伤亡越来越大,慕容顺看得清楚,他们根本不可能夺取石墙。
他只得长叹一声,下令道:“撤军!”
“当!当!当!”钟声敲响,最后的一千五百多名士兵迅向后撤退,这场突击战,最终以吐谷浑军的惨败告终。
一千三百名羌兵全军覆灭,两千五百名吐谷浑鲜卑士兵阵亡近千人,只剩下一千五百余逃了回来。
隋军的部署其实也有漏洞,只是形势混乱之时,主将慕容顺没有能抓这个漏洞,他如果下令用火箭反攻,利用隋军投来的麦秸做成火箭反射回去,那么隋军阵地也将是一片火海,几千担麦秸被火箭点燃的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就算隋军撤退,最后结局也是吐谷浑军全军覆灭,他们只剩下一千五百人,隋军却有八千军队,结局不言而喻。
攻不下谷口,慕容顺连夜率军撤退。
次日上午,慕容顺见到了父亲,向他报告了惨败的经过,伏允越听越心惊,对方分明是精心部署,那么那么,南面又会怎么样?
他心中担忧之极,立刻下令大军掉头南撤。
此时,吐谷浑只有八千军队,哪怕他们强行突围出去,也将是被隋军全歼的命运。
三天后,大军渐渐靠近了南面出口,前锋探子给吐谷浑军带来一个沉重的打击,无数隋军士兵封锁了南入口,他们出不去了。
伏允一颗心俨如沉入无尽的深渊,整整一个时辰,他不说一句话。
这时,副丞相兼户部尚书张孝通来见伏允道:“微臣愿意去和隋军谈判,看看他们有什么条件,顺便摸一摸对方的底细。”
张孝通是河湟汉人,颇有才学,在隋朝怀才不遇,便去投奔了吐谷浑,得到了吐谷浑的重用,短短十年时间便升到了尚书副丞相。
吐谷浑的官职也是学隋朝,有丞相、尚书、侍郎等等职务,大丞相慕容秋明奉命守伏俟城,城陷时死在混战之中,其他鲜卑大臣都被萧夏杀了。
伏允点点头,“问问对方,如果我投降,会怎么处置我?”
“微臣明白了!”
伏允又安排两名侍卫陪同张孝通前往,名义上是陪同,实际上是监视。
半个时辰后,张孝通抵达谷口,立刻被隋军斥候拦截,他们高举双手,张孝通大喊道:“我是可汗代表,前来见你们主将!”
上来十几名骑兵,用军弩指着三人,几名士兵对他们进行搜身,匕也拿掉了,又他们下马,双手反绑,头上套着一个黑袋子,被士兵用绳子牵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