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后日谈(上)
斯蒂尔·约翰森是两周前收到加入“北境追踪行动组”的通知的。
挪威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穷凶极恶的罪犯十分少见,是以她在从上级那里得知自己即将加入一场针对大型犯罪组织潜逃核心成员的跨国追捕行动时还颇感惊讶,同时生出一股将要在整个欧洲警界扬名立万的豪迈之情,但她没料到事情会以一种……几乎称得上“惨淡”的结局收场。
11月21日的暴风雪下得很大。
天亮前的蓝调时刻刚刚过去,民用曙暮光悄然降临,但风雪依然遮挡视线,哪怕她已经在这片土地生活了二十余年仍旧无法彻底适应。
不过她知道,这样的恶劣天气对于初来乍到的犯罪分子绝对会影响更大,那群在暖洋洋的太阳底下享乐作恶的家伙,估计连怎么在特罗姆瑟的冰天雪地里开车都学不会吧?
斯蒂尔是这么想的。
结果却是他们的车被对方的子弹挨个爆胎,最后不得不换上装备徒步爬上悬崖——在敌人只有两个的情况下。
或许也是因为他们平时的训练不够严格,否则至少在到达崖顶之时还能再做一点什么,而不是眼睁睁看着他们的追捕对象相拥着从崖边跳下去。
斯蒂尔并不想关注他们怎样掉下去的细节,但那个画面给她带来的冲击力实在太大:黑发白裙的女人、黑衣银发的男人,还有那条唯一亮眼的红冬青色围巾,在一个呼吸间悉数坠入深渊。
他们就那么跳下去了,连一秒的犹豫都没有。
斯蒂尔跟着同事们仓促冲到悬崖边缘,却只能捕捉到被风掀起的衣摆,还有薄雾底下岩石间翻涌的浪花。
她望着脚边因为摩擦滚落的碎石和雪块,一时间无法分辨那对……应该是情侣的逃亡者,留给她的是生死与共的决然,还是穷途末路的绝望。
上一秒还在开枪的同事呼喊着要下去救人,斯蒂尔倒退几步,知道悬崖之下的生还几率约等于零。
她本以为这场轰轰烈烈的追捕行动将要进入尾声,然而在来自奥斯陆的航班到达之后,斯蒂尔意识到这件事并不会以那两个人的坠崖而作为结束-
过来协作的警方分别隶属日本公安和美国FBI。
在斯蒂尔的认知中,这两个部门很少与人合作,但上级却说犯罪分子的逃亡路线是这几位合作方分析出来的,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在对方入境后的两天内将人锁定,并进行追捕。
如果不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这五位警官应该会在清晨就到达特罗姆瑟,和他们一起出发。
但特罗姆瑟的雪下的太大了,从奥斯陆加勒穆恩机场过来的航班直到傍晚才降落,一切都已经发生,也无可挽回。
斯蒂尔听说上级和他们其中的某人发生了剧烈争执,因为对待其中那名女性的定位不同。他们声称那是被挟持一路的人质,但警局给的指示是“共犯”。
不过这场争执并没有持续太久,那个绿眼睛的黑发男人主动找了过来,要求去逃犯坠崖现场看一看。
这个男人应该有西方血统,那个金头发的也是。
斯蒂尔暂时还不清楚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从外表判断,另外三位应该是纯血亚洲人,但身材比起长在挪威的同事们也并不逊色。
或许是挑选了各自部门的精英,却又年轻得有些不像话。
斯蒂尔心想。
这几个男人的行动迅速,目标明确,很快从上级那里谈判到了现场指挥权,斯蒂尔和其他同事都只能听从他们商讨出的一系列搜救计划,尽管她心中清楚奇迹是不可能在特罗姆瑟的严寒条件之下出现的-
暴风雪已经停了。
天空阴郁,特罗姆瑟的凌冽寒风之中夹杂着细碎冰霜,刮得人脸生疼。铅灰色的云层压在悬崖上方,空气中弥漫着刺骨寒意。
同事们已经在崖顶拉起醒目的亮黄色警戒线,地上插满警示牌之类的标志。雪地上的脚印交错斑驳,停在不远处的警车尚未熄火,在薄雾中闪烁着的红蓝。灯光将这片荒凉而空旷的悬崖边缘照亮。
崖底海浪拍击着嶙峋礁石,水流湍急,暗礁错布,白色冰层在海浪冲击下显得脆弱不堪,无疑是最难以触及的地方,但搜查行动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天。
斯蒂尔在这三天内加班时长到了要被工会警告的地步,而那几个从外国来的警官却还撑着不肯离开,眼睛熬出血丝都要待在悬崖上,看得同事们都担心他们什么时候也失足掉下去。
八卦往往是传播得最快的,异国警官们的执着程度已经到了与打击犯罪没有太大关系的地步,许多流言也就应运而生。
比如那位“人质”,比如警官们的经历,斯蒂尔就连海洋之冠号的沉没事件都又听了一遍,才知道原来正在追捕的这个组织与半年前的那场灾难有关。
可既然这几位警官经历过沉船事件,他们就应该更清楚一个事实——错过了黄金72小时,就要做好捕捞遗体的准备,这是无人能够改变的死线。
同事们带着专业设备在悬崖下的每一个区域仔细排查,尝试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但回应他们的只有一片死寂。
大概尸体已经随着洋流飘向深海,甚至更远的地方。
他们都是这么想的。
若隐若现的痛苦漂浮在崖底翻涌的泛白海浪之上,斯蒂尔站在一旁,感觉那几位警官像是在寒冬中被风雪冻住灵魂,只剩一具躯壳仍在行动。
他们的对话越来越少,连指挥的话都更加简短,沉默的时间愈发漫长,宛如被某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悲痛压得喘不过气来,弥漫开的只有绝望。
斯蒂尔不知为何叹了口气,走去将刚买来的热咖啡递给几人,关心道:“诸伏先生,你们要休息一会吗?车就停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