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雅笑着:“傻儿子,怎么会。”喊着:“张文亮,你陪皇上换衣服去。”载淳走了。玉兰低头看着地上的一摊尿,叹口气:“儿子帮咱们解围了。”两个人也出了四知书屋,如雅便问着:“接下来该怎么做呢?”玉兰说着:“恭亲王让咱们克制忍耐,逆来顺受,那咱们就忍一忍。”如雅点着头:“再将折子留几日,看他们怎么说,如果仍旧直言反驳,那就顺他们的意。”八大臣回去之后,将早已写好的驳斥上谕,送过来给如雅和玉兰看了,让她们赶紧盖章了事。两个人当然不愿意盖章,几日之后,八大臣实在受不了了,索性直接过来烟波致爽,找两人来了。于是,这又是一顿大吵,吵得天翻地覆,又要把烟波致爽的屋顶给撑破了。最后,如雅和玉兰仍旧不愿下发折子,没有办法了,肃顺喊了一声:“太后若执意如此,我等只有搁车。”这‘搁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罢工。八大臣罢工了,你们什么时候下发奏折,我们什么时候复工,看你们该怎么办。玉兰和如雅愣住了,他们没有想到这里,玉兰的火气上来了,她将一个奏折仍在地上。只听她说道:“胜保在折子中,向皇太后、皇上请安,为何将他交部议处?他犯了什么过错,要由吏部处罚?”肃顺大胳膊一挥:“此等小节,不重要,太后赶紧考虑何时将董元醇的折子下发吧。”肃顺等要罢工,其他的大臣也来了,绵愉和奕譞等也在,都聚集在烟波致爽殿门口。奕譞气得咬牙,指着肃顺喊着:“回京城等着,回京城跟你没完!”绵愉赶紧喝止:“老七闭嘴。”奕譞不敢说话了。肃顺拱拱手:“太后们赶紧钤印,奴才等告退了。”肃顺领着八大臣走了,其余的大臣也都走了,又只剩下如雅和玉兰了。两个人揉着额头,如雅叹气道:“他们竟然搁车,那这每天的奏折该如何是好?罢了,把折子下发吧。”玉兰点着头:“好,下发吧。”细细想着:“他们胜了,那咱们先退一步吧。”如雅点着头:“是,咱们收敛光芒,先认输吧。”两个人在八大臣批驳董元醇的上谕上盖了章,连同奏折一切发了下去,并做出哭哭啼啼地状态来,让肃顺他们以为她俩服软了。折子下发之后,八大臣自觉胜利,也就不再搁车,一切恢复如常。如雅和玉兰也不再提及垂帘听政之事,两个人该吃吃、该喝喝,该阅览奏章就阅览,该盖印就盖印,也恢复如初。安安静静半个月之后,两个人便操办咸丰梓宫回京之事,肃顺再不想回京,也没有办法,只得回京。咸丰十一年八月十八日,拟定大行皇帝梓宫于九月二十三日起驾回京,二十九日到京。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内阁议上,大行皇帝谥号为‘显皇帝’,庙号‘文宗’,是为清文宗。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一,内阁议定,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的徽号。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文宗显皇帝梓宫自热河行宫起驾回京。咸丰梓宫回京途中,载淳作为儿子,理应每天清晨跪送皇阿玛灵柩起驾;然后先行一步,在梓宫暂停处,提前跪拜迎接。载淳要一直跟着梓宫走,他年幼不说,而且天气严寒,这天天折腾,他怎么能受得了。如雅和玉兰便召集八大臣,与他们商议了此事。这八大臣也觉得不妥,立即去找主理治丧的五位亲王商议此事,然后定了结果。他们决定,如雅和玉兰、载淳,在热河跪送咸丰梓宫,然后提前回京,到时再跪接咸丰梓宫就行了,不需要天天跟着了。如雅和玉兰笑了,这正中她们下怀,两个人点点头。如雅说着:“这样也好,皇上年幼,先帝在天之灵一定会理解的。”玉兰接话道:“谁护送皇上先回京呢?”肃顺应道:“载垣、端华两位亲王护送太后、皇上回京,奴才等护送先帝梓宫回京,太后觉得如何?”两个人对视一眼,如雅点着头:“不错,就按这个办。”一切定了之后,咸丰的梓宫便要回家了。载淳、如雅和玉兰、(皇考)丽皇贵妃、(皇考)祺妃,还有沁妧,他们在丽正门跪送咸丰梓宫。来这里一年多了,终于要回家了,咸丰却回不去了。几个人痛哭流涕,玉兰厌恶极了:“走吧,再也不来这地方了,再也不来了。”咸丰的梓宫走远了,丽皇贵妃、祺妃坐着轿子,跟着梓宫走,她们要护送梓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