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老师啊,这样的人,是不是才能再次结束乱世?”张苍自言自语,“我安邦治国的本事远远比不上老师,要是老师还活着就好了。”
“刘邦刘盈这样的人啊,或许要老师才能教导。我并不能成为他们的老师,只能成为他们的臣属。”
“不止我,浮丘伯和毛亨也做不到。”
“老师……弟子想你了。”
张苍闭上的双眼中,浮现一幕一幕求学的过往。
如松鹤般出尘的老师,针锋相对的韩非和李斯,闷头读书的浮丘和毛亨,还有偷懒的自己。
老师的弟子众多,出众者寥寥无几。
读书只需要勤奋,但要读成书,就要看天赋了。
“若老师还在,盈儿才是老师的关门弟子。老师一定会非常喜欢他。”张苍合上的双目流下泪水,“我不才,只能勉力为之。”
勉力为之……结束乱世!
哪怕是那几支贱儒,都有一项思想是共通的,那就是“仁”。
何为“仁”?何为“大仁”?
这个字不是落在个人品德上,而是落在天下苍生上。
张苍自认为和“仁”从来搭不上边,他只是想富贵终老而已。
但他已经遇上了未来的天命之人,刘盈叫他一声老师。
“哎呀,不行,还是不适合我。”
张苍抹了抹眼泪,正坐变成盘坐,双手捶着膝盖,苦恼不已。
自己就不是个正经人,怎么能教好刘邦和刘盈这一双也不正经的父子呢?
刘盈太聪明,已经看出了他的不正经,还借此威胁他同流合污。
我堂堂荀子的弟子,居然被稚童弟子威胁了!我的脸往哪里搁!
张苍想着刘盈对他的风流史如数家珍就头皮发麻,这究竟是谁告诉刘盈的?为什么要用这样污秽的事污染孩童的耳朵!
唉,还有究竟是谁,是谁造谣啊!我才不是因为睡别人的妻子才逃出咸阳!
这是污蔑,污蔑!
我真的是得罪了李斯,才逃走,是很正经的理由逃走。
张苍捶胸顿足,十分后悔自己来到了沛县,收了刘盈这个弟子。
这哪是弟子啊,这是祖宗!
可张苍眼光又不错,看出再次结束乱世的希望,说不定真的落在刘邦刘盈这对神异的父子身上。
无论是仅存不多的良心,和富贵的梦想,都让他不能离开刘邦和刘盈。
身为老师,他居然被刘盈欺负,连课程都不能自由安排,刘盈想听什么他就得讲什么。
老师的尊严何在!
毛亨,浮丘,你们别躲了!赶紧过来!
为了荀子一门的荣耀,我需要你们!
第22章刘邦刘盈得赏赐
每日重复着耕作、读书、习武和玩耍,感觉只是一眨眼,年岁就过了一半。
去年的冬季很寒冷,今年的夏季却也炎热。
此时沛县的水热条件不错,一些水边的沃土甚至能种水稻。
刘邦家的大部分田地收了粟,又种上了豆子,到冬季前能再收获一季。
仓吏这个小官是不赐田的,但刘邦当上仓吏后,沛县令和沛县豪强都慷慨地用自己手中一些好田,换了刘邦原本的劣田。
刘邦便也多了一些上好的灌溉田。
在刘盈的强烈要求下,这几块灌溉田在春季种上了水稻,收获后将种下能过冬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