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知韩信很稚嫩,但没想到这么……稚嫩,还不如他怀里的孩童成熟稳重。
蒯彻洒脱地挥了一下袖子,对韩信和刘盈作揖:“既然被揭穿了,那蒯某也只能领死了。领死之前,君可否告知我姓名?没想到一介刚束发的少年居然如此厉害。”
刘盈的头发虽散开,但看得出没有剃头,所以蒯彻误以为刘盈已在束发之年。
韩信突然心情变好。
他摸了摸刘盈的脑袋:“盈儿还没束发呢,只是总角而已。”
蒯彻神色大变:“刘盈?!汉王世子?!”
刘盈对蒯彻做了个鬼脸:“嘻嘻嘻,没想到吧?项羽也留不住乃公!”
韩信骄傲道:“他当然留不住你。你比楚王强多了!”
刘盈抱着手臂,抬起下巴,倨傲道:“自然。汉王楚王算个屁!我才是最厉害的!若不是年幼,轮得到他们当英雄?”
“没错。”韩信发现失言,忙补充道,“别这么说,在外人面前,孝顺一些,给义父些脸面,不能降低汉王的威信。”
“哦,好吧。”刘盈从谏如流,真明君也。
韩信再次揉了揉弟弟的脑袋。
蒯彻都吓呆了。
他比刘盈刚才揭露他的险恶用心更呆。
刘盈?独自一人在彭城为人质的汉王世子?楚王就在彭城吧?汉王世子是怎么逃出来的?!
是韩信做的吗?
不,观韩信的神情,似乎不知情。
总不能真的是刘盈独自逃出的吧?他能怎么逃?就算长了翅膀,楚王弯弓搭箭也能把他从天上射下来!
“他吓呆了。”刘盈挤眉弄眼,“他骗你,我吓他,我为阿兄报仇了!”
韩信无奈:“你是不想让我杀他吗?好,不杀。”
算了,说客各自为主,想要害死他也正常。
刘盈道:“我倒是无所谓,他虽有些才华,但比他有才华的人多的是,杀不杀他无关紧要,我只是很好奇。他虽然出生于燕赵之地,但生活在齐地,其挚友也是齐人,所以他也自诩为齐人。以项羽在齐地的恶行,他们两个齐人,为何还要对项羽忠心耿耿?”
刘盈摇了摇头,困惑道:“难道在士人眼中,真的只有自己算人,其他的父老乡亲都不算人,不能激起他们半分怜悯?还是说,这是纵横家一脉独有的道德水平?毕竟是连法家都骂的人。”
韩信见蒯彻想反驳,让人把蒯彻压地上,堵住嘴。
这人真不礼貌,等盈儿说完再说,插什么话?
刘盈等蒯彻被堵上嘴后,又做了个鬼脸,才继续道:“齐人投降后,项羽为发泄愤怒,从平安县城一路烧屠,一直到了北海之滨。整个齐地生灵涂炭,齐人才复叛。难道项羽身边的齐人臣属真的一点触动都没有吗?”
刘盈又摇了摇头:“可能他们真的一点触动都没有吧。这样的人也很多。唉。”
无论是支持项羽,还是劝韩信攻打齐国,或据齐国自立,刘邦只是暂时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齐人付出的却是自己的命。
齐人先降楚王,项羽烧屠他们;齐人又降汉王,韩信乘虚出兵。
或许站在宏观叙事上,旁观者会说什么齐王本就有反心巴拉巴拉,但齐人呢?齐人何其无辜?
当时大汉面临的齐国乱象,不是齐王多得人心,而是汉军被齐人憎恨,是齐国的庶民厌恶出尔反尔,又给他们带来兵灾的大汉。
或许他们很蠢,不知道田横可能还会再叛,就算他们投降,后来或许也免不了一次兵乱。
但短视的齐人当时就是以为和平已经来临了,宽厚的汉王已经接纳他们,总不可能还和当初他们投降项羽一样,齐人投降了还烧屠吧?
齐地叛乱一直连绵不断,曹参连杀项羽都没来得及参与。这并非田横的本事,实在是齐人连续被骗两次,不信任汉军会好好对待他们。
蒯彻出此毒计,可想过齐地会遭遇的灾难?
你说他没把齐地当回事,但他退隐的时候却又在齐地。曹参为齐国国相辅佐刘肥的时候召集齐儒,他还混在了齐儒中为曹参出谋划策。
这次他倒是出的休养生息的好计策。
能出休养生息计策的蒯彻,显然不是不懂何为民生,也不是真的对齐地毫无感情。
所以刘盈就纳闷了,为何蒯彻此刻就没想过齐地,没想过自家老乡?
“你可想过,齐地刚遭遇烧屠,所有齐人都期盼稳定和和平。你让阿兄割据齐地,不提齐人愿不愿意跟随阿兄叛乱,就说他们被裹挟在三分天下中,多少齐人会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