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连傀儡皇帝都压不住的曹魏后人,就算曹魏之外的势力已经不能阻挡曹魏席卷天下之势,但曹魏内部权臣众多,他们难道不想更进一步?
刘盈道:“我看那未来还是司马氏的未来。”
刘邦道:“若是司马懿的后代倒也不错。可惜司马懿的后人也不怎么样。”
司马懿定下的继承人都早死了,司马氏的天下落到一个无能的人手中,开国皇帝就不是个雄主。
先天不足的王朝,要往后走就更难了。何况这个开国皇帝立了个智商不高的后继者。
难道他没看到晋朝先天不足,必须要雄主镇压权臣?
就算很多皇帝选继承人都选得不怎么样,但他们至少会选一个智商正常的人。谁会在明知太子智商堪忧的时候,还闭目塞耳?
刘盈想了想汉高祖原本的继承人。
汉惠帝的智商也很正常啊,而且还有吕后辅佐。
再者,汉惠帝可能真不差。
以前他年幼,“记起”史书时,只从字面含义上理解,看不透太史公在“免责声明”后的春秋笔法。
记载汉惠帝时,太史公先在最开头写汉惠帝被吕后吓唬到就沉湎酒色无心政务。
免责了?好了,我开始继续写了。
汉惠帝被吕后吓到,是汉惠帝继位第一年的事。
第二年,他庇佑赵王刘如意没成功,没成功的原因是这家伙有狩猎瘾,每日一大早就要出门狩猎。
说好的缠绵病榻直到死呢?他这不是很精神,很健康吗?
刘如意死后,汉惠帝也没有颓废,更没有和吕后反目。
汉惠帝二年末大赦天下,赵王死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汉惠帝与吕后仍旧十分亲近,十分孝顺,此事记载在叔孙通的传记,“文过饰非”的传记中。
汉惠帝每日都要横跨两宫去给吕后请安,因为路途有点绕,这家伙就修了座天桥,从纪念刘邦的庙子上跨了过去。
对孝顺友悌的汉惠帝而言,活着的亲人他很孝顺友悌,死了的亲人,咳,哪怕是老父亲,那也是该忘记就忘记。
汉惠帝亲政后的表现,太史公也在其他传记中悄悄塞了点。
曹参传记中,“萧规曹随”的典故,就是汉惠帝不满曹参怠政,让曹参支棱些。
汉惠帝都能不满曹参怠政了,显然他自己肯定比曹参勤政。
后来考古发现了汉惠帝时期和高后时期的律令,也能显示出两人执政理念的不同。高后走的仍旧是黄老路线,而且明显对女性的经济地位有关注。而汉惠帝走的是明显的儒家路线,对女性单独制定的律令最重要的一条是女子十五不嫁,交五倍的人头税。
汉惠帝执政理念和吕后不同,试图杀吕后的宠臣,惩罚吕氏外戚,吕后都支持汉惠帝。
汉惠帝执政期间,宗室、外戚、勋贵的三角关系很稳固,三方都没有僭越之举。
刘盈对刘邦絮絮叨叨。
刘邦第一次完全听完了另一个刘盈的事。
他笑话另一个汉高祖:“那家伙眼神不好,居然没看出太子骨子里也是个冷漠的人,可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柔软。不过娥姁仍旧很善良。”
刘盈翻白眼。我都说吕后做人彘、人肉酱和用竹签戳死人了,你还说她善良。阿父你的眼神也真的很不好。
刘邦道:“这么说,后世说他对不起父母,倒也不算了。”
刘盈却摇头:“不,挖掘出他的真正面目后才发现,他比史书记载的更不孝。”
刘邦疑惑:“为何?”
刘盈讥笑:“原本后世人都以为他是在强势的父母下被压迫的小可怜。童年的阴影会伴随人的一生,他只是被吓坏了,抑郁了。就算后来抑郁而终,那也是汉高祖和高后夫妻两人自找的。”
邦雉自己吓坏的孩子,孩子真的被吓死了,邦雉自己受着。
就算有人鄙夷汉惠帝,也会提一句,这家伙悲剧的根源还是在强势的父母。
可事实不是这样。
强势的父母没有让汉惠帝变得懦弱,吕雉最初的逼迫也没有让汉惠帝和母亲决裂,即使汉惠帝在刘邦那里表现不好但他其实才华还是够当守成之君。
可怜的吕后,在汉惠帝刚当皇帝时还手段激烈,很明显是在和小皇帝争夺主导权。
可在汉惠帝亲政的时候,吕后已经收手,只帮汉惠帝照顾孩子,任由儿子施展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