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刘邦 (刘盈 刘恭 刘弘) 吕雉 刘恒 刘启 刘彻 > 110120(第21页)

110120(第21页)

韩信有点不信:“你是想夺军心吗?蒙恬忠诚,你没有必要如此劳累。”

刘盈再次手一挥,又在那扮孤家寡人:“我谁都不信!”

韩信相信刘盈确实是因为无聊,才没事找事了。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长城兵团里转悠了一圈,刘盈总算开始做正事。

他带着人向兵卒宣扬大汉现在的地方政策。

跟随他来到北疆的小将们摇身一变,每人都抱着一大堆竹简木牍,向兵卒宣扬他们所在籍贯现在的情况。

赋税如何?徭役如何?田地如何分?爵位如何拿?

他们将大汉新颁布的律令细细揉入戍卒们最关心的事上,告知他们现在家乡的情况。

现在的大汉,哪怕兵灾未平,也在努力轻徭薄赋。

刘盈让勋二代们着重提了解甲归田的汉军兵卒的情况。

刘邦平定诸侯,要不了楚汉之争时那么多的军队,保持个十万左右常备军就行了,其余兵卒都赐爵归家。

即使在征战的路上,刘邦关心归家兵卒的诏书也一日未停过。

他手下的功臣都还没有赐田(封邑和赐田不同,封邑是吃赋税),刘邦先勒紧裤腰带,在中原和关中把立功的兵卒的爵位赏赐兑现。

摸着秦国的石头过河,秦始皇拖欠灭六国的赏赐,大秦百越兵团便冷眼看秦国灭亡。刘邦怎么也要先把赏赐兑现了。

“你们若有了战功,照样有爵位。得了爵位归家,大汉照旧赐给你们田宅奴仆。”

勋二代们也曾经都是泥腿子,和兵卒说话并不咬文嚼字。虽然语言有一点点不通,在懂雅言的当地人的帮助下,再辅以肢体语言,宣传很顺利。

大汉即使缺壮丁,为了不害生产,规定男子弱冠才开始服役。

且为了让男丁有时间成家生孩子,男丁二十到二十三岁只在本县服役,过了二十三岁才去外地服役,一直到五十六岁才免役。

这个“免役”,不是说从二十三岁一直在服役的地方待到五十六岁,而是在这个年龄段,可以随时征召他们去服役。

汉律规定,若不能考上正规军,戍卒一年一换。加上路上的时间,大概最多会耽搁个两三年。

若考上了正规军,不仅每月有粮饷,还能把家人接到驻地入籍,朝廷会赐予田宅,一家人就能团聚了。这也是较为温和的将中原庶民迁徙到边疆的一种方法。

无论现在的戍卒将来能不能通过考核,立下军功,但至少他们在战场上不死,是能在头发尚青的时候回家的。

有些戍卒不太明白这些律令,稀里糊涂就来服役了;有些戍卒知道律令,但不相信大汉会照做。

太子亲自带着勋贵子弟来向他们讲解律令,他们就有点信了。

自己真的可以回家?如果立了功,还可以带着爵位回家?

若有爵位,除了朝廷的征召,地方上的徭役,他们都可以不去了!

爵位高一点,甚至能免妻儿父母的徭役!

戍卒比冬季天空更昏暗的眼神,渐渐多了神采。

他们聚在一起讨论爵位,讨论战功。

反正上战场都得奋力杀敌,匈奴人可不会因为他们胆怯就手下留情,那一定要多杀几个匈奴人赚军功啊。

蒙恬看到这一幕,有点眼熟,又有点陌生。

曾经所向披靡的大秦兵团,就是靠着军功来驱动。

秦律严苛繁琐,庶民就算再小心翼翼,只要官府需要刑徒,他们都会成为刑徒。想要不成为刑徒,唯有立功得爵这一个途径。

是以秦人人人渴望上战场。

刘盈仍旧以军功驱动戍卒,但对戍卒说的话却是他们的家乡很好,父母妻儿的徭役赋税都不重,大汉官吏没事几乎不不会去打扰他们。

只要匈奴不攻破大汉的边境,只要大汉不重新组建庞大的军队,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父老乡亲,都会平安地活下去。

等他们立了战功,得了爵位,就可以荣归故里,家乡一切未变,就在原地等着他们。

“打完仗,该孝敬父母的孝敬父母,该疼爱妻儿的疼爱妻儿。还没成亲的人有了爵位,肯定能取个漂亮妻子。”

刘盈不仅派勋二代去讲解大汉的政策,自己也亲自去宣扬这些让蒙恬听着很陌生的言论。

在秦人心目中,戍卒就等于几乎一辈子回不了家。就算回家,大秦拖欠的爵位都要上溯到灭六国的时候,他们立了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田宅领。至于免徭役,大秦年年都是朝廷组织的徭役,免不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