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巴尔干战争结束仅一个月,巴尔干的和平再度破裂!】与此同时,保加利亚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就此爆发。虽然第一场巴尔干战争让保加利亚损失不小,但保加利亚依然不顾一切地集结了约六十万大军,誓要踏平塞尔维亚,夺取巴尔干霸权。而塞尔维亚对此早有准备,比上次战争增兵十万,以三十五万兵力迎战保加利亚。对塞尔维亚来说,保加利亚在埃迪尔内围城战中的卑劣行径,以及其独吞马其顿北部的企图让他们愤怒不已。而保加利亚则认为,在对奥斯曼的战争中自己流血最多,塞尔维亚非但没有信守承诺,反而企图独占最有价值的领土,这绝不能容忍。曾经的盟友,如今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曾经约定好同一天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攻击的两国,如今却在战场上誓要将对方置于死地。不过,无论如何,双方兵力悬殊近乎两倍,单纯的实力对抗下,塞尔维亚明显处于劣势。因此保加利亚对此战胜券在握,甚至露出了轻蔑的笑容。但塞尔维亚并不是蠢货,它根本没打算单凭自己的军力就与“巴尔干的普鲁士”孤军奋战。而当塞尔维亚的“第二纵队”黑山王国决定与塞尔维亚联手对抗保加利亚后,塞尔维亚政府的目光,随即又投向了南方。“韦尼泽洛斯总理,让我们塞尔维亚与贵国联手,给这群毫无信义的保加利亚人一次真正的正义审判吧!”“嗯虽说向昔日的盟友举枪并非令人愉快之事,但如今已别无选择。我们希腊愿作为塞尔维亚的盟友,加入对保加利亚的战争。”“哦哦!多谢!”“不过我必须声明,这绝非因为我们对保加利亚的领土有所企图。只是我们希腊同样无法容忍保加利亚背弃巴尔干联盟的义气,对昔日盟友做出如此过分的行径。”塞尔维亚以保加利亚占领的土地为诱饵,继黑山之后,又成功拉拢了希腊共同对抗保加利亚。而韦尼泽洛斯则摆出一副“我们本不想与保加利亚交战,但塞尔维亚的请求实在难以拒绝”的模样,正式对保加利亚宣战。当然,他内心深处正露出一抹狡黠的微笑——战争的所有矛头都指向塞尔维亚,而希腊则可以优哉游哉地扩张领土。随着希腊与黑山参战,巴尔干半岛的局势愈发紧张。终于,一直在旁冷眼旁观的罗马尼亚,也按捺不住了。“保加利亚果然改不了老毛病,闯大祸了。”“对罗马尼亚而言,现在正是夺取保加利亚占据的南多布罗加地区的绝佳机会。”“嗯为了罗马尼亚的国家利益,也只能如此了。保加利亚,可别怪我们不讲道义。”第一场巴尔干战争时,罗马尼亚面对邻国的纷争始终保持冷漠,仿佛只是个吃瓜看戏的群众。毕竟,罗马尼亚与奥斯曼帝国没有直接接壤,加入巴尔干联盟、参与对奥斯曼的战争并无任何实际利益可图。但保加利亚就不同了——它占据着罗马尼亚觊觎已久的南多布罗加。“罗马尼亚啊啊啊啊!你们这群卑鄙无耻的家伙啊啊啊啊——!!”毫不犹豫,罗马尼亚立即对保加利亚宣战。至于遭到突如其来背刺的保加利亚,此刻的愤怒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是我们洗刷巴尔干战争耻辱的机会!我们也必须立刻对保加利亚开战!”“恩维尔帕夏,战争才刚结束多久?现在就再次开战是不是太急了?”“再怎么急,也得行动!你想就这么白白放弃夺回埃迪尔内和东色雷斯的机会吗?”然而,保加利亚的厄运还没有结束。随着连环宣战使局势对保加利亚愈发不利,在第一场巴尔干战争中败给保加利亚、丢失包括埃迪尔内在内大量领土的奥斯曼帝国,也终于开始蠢蠢欲动。伊斯麦尔·恩维尔之前意气风发地发动政变,试图反击巴尔干联盟,但最终未能改变帝国的命运,饱尝了失败的苦果。而此次他依旧未肯罢休,再次高喊战争,向保加利亚发动攻势。当然,和比俄罗斯更令人生厌的塞尔维亚和希腊站在同一阵营,多少让他感到不快,但有时国家利益比旧怨更重要。这一次,胜利女神终于向奥斯曼帝国微笑。即便保加利亚被誉为巴尔干最强,但在与塞尔维亚、黑山、希腊交战的同时,背后又遭到罗马尼亚和奥斯曼帝国的夹击,已难以招架。这意味着,除了刚刚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巴尔干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在攻击保加利亚。若是二对一,或许还能一战,但五对一的情况下,即便是列强也难以取胜,更何况是保加利亚。就算是再无脑的小白文作家,恐怕也写不出这种无视基本逻辑的剧情。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更糟糕的是,曾经的坚定支持者——俄罗斯帝国,也选择了对保加利亚袖手旁观。老实说,在保加利亚之前不顾俄罗斯威胁,执意吞并君士坦丁堡,破坏巴尔干联盟,将俄罗斯苦心经营的大计粉碎的情况下,要是俄罗斯仍能选择宽恕保加利亚,那它就不是俄罗斯了。于是,保加利亚陷入了五面受敌的绝境。曾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大放异彩的它,如今却一败再败,节节溃退。面对塞尔维亚已是勉力支撑,却又遭希腊反攻,反被夺取领土;而罗马尼亚军队越过多布罗加,直逼首都索非亚;奥斯曼帝国亦是成功收复埃迪尔内,并向保加利亚南部推进。这一切,皆发生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此刻,保加利亚别无选择。“我们愿意和谈。”最终,保加利亚不得不向塞尔维亚等反保加利亚联盟低头。这份屈辱让人怒血翻涌,但若不如此,保加利亚恐怕会被瓜分殆尽。卧薪尝胆,前提是先得活下去。就这样,1913年2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布加勒斯特条约》签订,结束了再次搅动巴尔干局势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根据条约,保加利亚不仅失去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夺得的全部领土,还不得不将南多布罗加割让给罗马尼亚。“希腊,你们打算怎么办?”“我们只取西色雷斯的沿海地区,毕竟剥夺过多领土,未免对保加利亚过于苛刻。”与此同时,早已成为德国和英国忠实爪牙的希腊,遵从汉斯的命令,不愿过分刺激保加利亚,于是放弃了对马其顿的主张,继续扮演无辜受害者的角色。“至少,希腊比塞尔维亚那帮家伙强。”“确实,虽然进军地中海的计划再次落空,但至少还能保住剩下的领土”希腊的这一决定,让保加利亚稍微松了口气。但这种安心并未持续太久。“是吗?那马其顿就归我们塞尔维亚所有了。”因为,毫无眼力见的塞尔维亚直接霸占了原本准备让给希腊的领土。如此一来,保加利亚对塞尔维亚的愤怒更甚,而希腊则无奈地挠了挠头——塞尔维亚主动充当反派,倒也省了他们不少麻烦。至此,巴尔干的战争落下帷幕。但没人敢断言巴尔干半岛因此迎来了和平。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未能带来和平,反而更加加剧了巴尔干各国间的矛盾和紧张。而此刻,恐怕最想哭的就是俄罗斯帝国了。不只原本打算利用巴尔干联盟牵制奥匈帝国,将整个巴尔干纳入俄国势力范围的计划被彻底粉碎。更糟的是,如今巴尔干半岛唯一还能为俄国所用的国家,就只剩下塞尔维亚。现在,曾受俄国援助独立的保加利亚,在酿下大祸后彻底脱离俄国势力范围,满心只想复仇,甚至开始接触德奥阵营;黑山则成了塞尔维亚的附庸;希腊从一开始便是德英的棋子。罗马尼亚虽是亲俄国家,但因地缘因素,难以承担巴尔干战略的重任。种种原因,导致俄国只能将所有赌注押在塞尔维亚身上。而这最终将成为俄罗斯帝国走向毁灭的伏笔——但不幸的是,他们还没有察觉到这一点。“现在只剩下萨拉热窝事件了吗”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汉斯望着世界地图,喃喃自语,随后闭上眼,回顾至今为止的行动。一切准备就绪。德意志帝国不仅拉拢了奥匈帝国,还吸引了英国、希腊和保加利亚,建立起对抗俄法同盟的联盟关系。为了便于理解,从现在开始,就将这一方称为协约国,而俄法同盟称为同盟国吧。呵呵,光听名字就觉得像是世界大战的赢家。不过唯一遗憾的是,似乎无法阻止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但这也在预料之中。反正意大利就算站在法国那边,最终也不过是在伊松佐战场上和奥匈帝国打得两败俱伤罢了。“美国大概率会像原本的历史一样,不插手欧洲战争,保持中立吧。”只要伍德罗·威尔逊不像西奥多·罗斯福那样突然变成霸权主义者,政治立场发生180度大转变,那就基本可以确定了。再者,美国之所以参战一战,归根结底是因为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和齐默尔曼电报等愚蠢的挑衅。即便美国中立,这种中立也很可能是偏向协约国的中立。就像那个曾经叛逆出走的儿子,尽管离家,但仍对母亲怀有一丝孝心——只要英国站在这边,以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wasp)为主流的美国政坛,便很有可能对协约国抱有好感。“更何况,德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占比,仅次于英裔。”,!当然,由于同属日耳曼民族,德裔美国人像荷兰裔一样,很快会被英裔同化,以至于血统上的区分几乎失去意义。“不管怎样,外交局势顺利,坦克生产从去年底就已启动,空军也在持续发展。参谋总长已经换成了法金汉,对法国的钓鱼行动也在顺利进行。”都做到这个地步了,总不至于还会输吧。“要是这样都输了,那我不白穿越了吗?”虽然汉斯承认己方的一些普鲁士军官战略眼光上实在不怎么样,甚至不如希儿,但至少目前,他们还算是个人,能够听话。不过如果他们让他失望了那时候他会做出什么事,连汉斯自己都无法预料。“外务大臣!大、大事不好了——!”正当汉斯悠闲地品味着咖啡时,秘书一脸苍白,甚至顾不上敲门,直接冲进了办公室。“吵吵闹闹的,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有人死了吗?”“是、是萨拉热窝出事了!”咕噜——我刚刚听到了什么?汉斯甚至一时忘了咽下口中的咖啡,呆滞地望向秘书。“难道是刺杀?”“呼没错,是塞尔维亚极端分子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的弗朗茨”秘书还没说完,他的声音就仿佛已经完全无法传入汉斯的耳中。汉斯强行压下剧烈跳动的心脏,转头看向墙上的日历。日历上清楚地写着——1913年6月23日。太快了。一切都太快了。当然,巴尔干战争提前爆发,萨拉热窝事件也提前发生并不奇怪。但这,未免太快了。“呼没关系,冷静点,汉斯。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什么都不会改变。”“我必须立刻去见陛下,整个世界都会震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死绝不是一件小事。”“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还活着啊?”“???”你说什么?“可是,刚才不是说弗朗茨被刺杀了”“被刺杀的不是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而是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不对啊,这个“弗朗茨”原来是那个“弗朗茨”啊?:()如何拯救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