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叶满枝表现得像个莽撞的小年轻,但罗健民似乎并没受她那番话的影响,仍然笑呵呵地请她进入厂区参观。
在全国“学上海,赶上海”的热潮下,义民食品二厂每月都要接待不少参观学习的外地同志。
作为国营大厂的厂长,罗健民工作繁忙,不可能亲自招待每位客人,一般都是由几位副厂长轮流接待的。
他今天能出面招待叶副厂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给市工业局看的。
罗健民并没把滨江第一食品厂的竞争放在心上,别管他们蹦得多欢,都是搞七捻三,对义民二厂构不成威胁。
所以,与叶满枝客套了几句,不待对方深聊那条生产线,他便将人交给了同为女性的汤副厂长。
让汤厂长带她去车间参观。
“叶厂长,这是我们罐头车间的新产品。”汤厂长将一个还没贴标的罐头瓶子递过去。
叶满枝接过瓶子仔细看了看,笑着说:“这应该是南方特产吧?在我们那边没见过这个。”
她早有心理准备,事情不会完全按照她的剧本走。
被罗健民推给了副厂长,她就安安心心跟着人家参观,学点先进经验回去。
汤厂长说:“这是用江浙两省的特产百合,做成的糖水百合罐头,有甜味,还有百合特有的微微清苦味,很适合夏天食用。除了糖水百合,我们还研发了百合羹和百合浆,都是最近的新产品。”
叶满枝笑问:“咱们厂最近好像出了好几款新品?我前几天还在南京路上的中百一店,见过义民二厂生产的炒三丝罐头和茄汁莱豆猪肉罐头。”
“对,我们正在想办法,将地方特色菜做成罐头食品,增加产品花色。”
叶满枝将罐头瓶放回原处,冲好奇望过来的女工点点头,笑着说:“还得是上海的大厂呀,一直推陈出新,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汤厂长谦虚道:“大家学习上海,我们也要拿出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
叶满枝再次表现出心无城府的样子,口无遮拦道:“标杆真是不好当,不但要敞开大门让人学习,还得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以防真被人赶上。我前天还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报道,说是你们市里为了应对‘学上海、赶上海’的新形势,要求本地各大企业提高技术水平,让企业更上一层楼。”
“汤厂长,”叶满枝小声打听八卦,“我听说在今年的对口评比中,梅林食品厂输给南京罐头食品厂了?”
梅林和义民对外都是上海的食品厂,可是因为业务重合度高,在本市内部也是经常被人拿来比较的。
听她问起梅林的情况,汤副厂长便笑道:“不算输,那只是上半年的评比,而且梅林厂在二十五个指标中有十五个领先。南京厂只在劳动生产率、原料材料消耗几个方面的主要指标上,超过了梅林厂。尤其是次品率,梅林厂的十万罐成品中平均有四罐次品,但南京厂只有三罐,以一罐的优势领先了。”
叶满枝感叹了一番上海南京都很先进,便不再说什么。
跟着汤厂长继续在厂区里参观。
中午还在人家食堂里混了一顿午饭。
*
汤厂长并没陪叶满枝吃午饭,请了另两位副厂长作陪,她便返回厂部,径直去了罗健民的办公室。
“怎么样?她又跟你提那条进口生产线了吗?”罗健民问。
“没有,但是我带她去参观生产番茄沙司的车间时,她在里面逗留了很长时间,而且问了不少问题。”
“哼,看来他们还真是冲着咱们的番茄沙司生产线来的。”
罗健民从不小看任何人。
叶满枝是年轻漂亮的女同志,但是能坐到国营大厂副厂长的位置上,绝不会是因为年轻漂亮,也绝不可能是泛泛之辈。
最起码不会是脸皮薄,易冲动的人。
他接到孙玉书电话的时候,就对突然冒出来的滨江第一食品厂心存疑虑了。
据说滨江刚得到一条轻工业部的汽水生产线,那么按照常理,无论是省工业厅的领导,还是滨江第一食品厂的厂长,都应该清楚他们根本不可能再从轻工业部拿到一条番茄沙司生产线。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不但被省工业厅批了申请,还由厂长亲自去北京提交,大张旗鼓地在部委门口站岗。
连上海这边都听说他的光荣事迹了。
部领导难道真的会因为同情滨江厂的遭遇,给他们划拨第二条生产线?
罗健民在心里摇摇头,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昨天接到电话以后,就一直在揣摩滨江厂的用意,还跟其他厂领导开会讨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