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林在自由市场上倒卖一类和三类物资,而且数额巨大,这属于投机倒把行为,被我们公安抓到了现行。”
叶满枝连忙解释说:“同志,我哥只是帮生产队代卖小土产的,绝不可能倒卖一类物资!而且他有公社的介绍信,这怎么能算投机倒把呢?”
她心里有点着急,倒卖一类物资的罪名绝不能认!
国家将商品分为三类进行管理。
第一类是粮食、棉花、棉布等三十多种商品,这些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不允许自销。
第二类是铁丝、生猪、元钉等将近三百种商品,由国家计划收购,工厂或农场按照计划将商品交售给商业部门以后,如果还有超出生产计划的剩余,可以自销。
第三类就是没有被列入国家计划的其他商品了,比如扁担、箩筐、在大集上销售的小宗水果蔬菜,还有小药材、手工艺品之类的。
五哥在反帝大集上销售的就是第三类商品。
他虽然经常偷摸从农村倒腾粮食,但都是帮叶满枝代买的,那些豆子和麦子都堆积在叶满枝的地窖里,五哥自己并没倒卖过粮食。
而且今年市里对粮食放开以后,不用粮票就能买到口粮,叶满枝已经很久没让五哥帮她带过粮食了。
五哥明知城里有粮,怎么可能倒卖一类物资?
民警已经对家属们解释过很多遍了,这会儿就将一份《滨江日报》和一份文件通知一起交到她手里。
叶满枝按下内心焦虑,仔细阅读了一遍。
这是市人委发出的《关于加强对初级市场管理的几项临时措施的通知》。
文件上有一段话被红色墨水笔画了波浪线,“不准一、二类物资进入市场交易;社员个人或集体出售三类物资时,应持有人民公社或单位的证明,一律禁止中间贩卖。”
叶满枝皱眉思索时,又听那年轻民警说:“市里早就出过文件了,只有社员个人和集体可以出售三类物资,叶满林是城市户口,不是农村社员,他没有资格代卖三类物资。即使有介绍信也算是中间贩卖的,而且他那张介绍信已经过期了。”
“至于倒卖一类物资,也是证据确凿的,我们抓住他的时候,他的马车上有一大袋小米,足有30多斤。”
常月娥反应极快地说:“同志,那小米是我让他帮我去粮站代买的。我闺女刚生了孩子,需要吃小米养身体,我们街道上的粮站买小米还要限量,他驾着马车比较方便,所以就让他去指定粮站帮我买了三十斤的小米。”
在她想来,三十多斤的小米,随便找个借口就遮掩过去了。
倒卖三类物资是事实,但倒卖粮食的罪名可绝对不能认了!
叶满枝跟着附和:“同志,那份通知是今年10月13日刚发出来的,这才过了半个月,像我们这样不关注新闻的人,真不知道市里的最新规定。我哥就是个赶车的,没啥文化,平时也没有看报纸的习惯,肯定也没听说过人委的最新通知。像他这种情况,应该可以得到一次改正的机会吧?”
五哥是初犯,又是因为不熟悉政策才犯事的,以她的经验来看,五哥顶多被公安口头批评教育,严重点可能会没收货物,有点经济上的损失。
她还想给五哥找个体面工作呢,现在绝不能留下案底!
叶满枝和常月娥都觉得后果不会太严重,大不了就花点钱。
年轻民警却说:“叶满林正在写认罪书。”
“写什么认罪书!”常月娥立即激动地反驳,“他根本没有投机倒把,认什么罪!”
她儿子虽然是个财迷,但不会明目张胆做违法犯罪的事。
他有很多机会倒卖粮食,可是,至今只帮家人带过粮,从没对外贩售过。
叶满枝拉住情绪不稳的妈妈,向那年轻民警询问:“同志,我们能见一见叶满林吗?”
“跟我过来吧。”
年轻民警将两人带进走廊尽头的一个房间,叶满林正握着铅笔,坐在一张单人桌后面,眼神放空地盯着面前的空白稿纸发呆。
见状,常月娥快步上前,将那张白纸夺过来,挥手在他肩上捶了几下。
“你是不是傻?这认罪书是能轻易写的吗?外面那么多人都忙着给自己开脱呢,一个认罪的也没有,你着急认什么罪?这可是投机倒把罪,你有那个胆子投机倒把吗?”
五哥的样子有点颓废,头发凌乱,眼里有红血丝,被亲妈打了也不知道躲闪。
叶满枝在一旁观察着五哥的情况,冷不丁地问:“哥,刚才那个民警说,之前有家属来探视过你,谁来过了?”
五哥没回答。
但这也说明,确实有人比叶家人更早一步来看过他了。
“我跟咱妈刚接到通知就来分局捞你了,其他人没下班,还不知道你的事,来看你的人不是咱家人吧?”叶满枝猜测,“是那位吴桐月吗?”
五哥摇头。
“不是吴桐月,那就是吴桐月她妈了,她来看你干什么?让你认罪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