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彦捏捏人脸蛋,便铺纸研墨,写下给夫郎的承诺。
都道人心易变,但答应夫郎的话,他一定会努力去做。
此言此誓,望上苍见证,绝不食言。
谢文彦在心中道,目光看着身边的夫郎,柔情百转。
……
搬到京城的宅子居住,除了布置院子,添置奴仆外。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给家中的主子们定月例银,简单点来说就是零花钱,这是府宅人家必须的规矩。
毕竟谢家日后的交际对象,都是各种官员权贵的家眷。
一个个夫人小姐公子出门消遣,去的都是茶楼首饰铺,他们家里的姑娘哥儿手中没点银子怎么行。
总不能在外面碰到有人临时邀约,来一句“你等我回家拿钱”这么搞笑吧!
还有打赏下人什么都是日常少不了的花费。
不过月例银子具体定多少,还得看各府中的经济情况。
谢家人聚在一起商量。
乔玉景给大家拨着算盘道。
“我们家家底薄,没什么稳固的庄子收入,村里那十几亩田地收成可以忽略不计。如今公中的现银,除去布置宅院花费,给族里的孝敬,以及开铺子的本钱,就剩下3000两了。”
“家中刚刚经营起来的酒庄和点心铺子,还要过些日子才能盈利……”
没错,在堂兄谢文齐的建议下,乔玉景给谢家置办的产业是酒庄和点心铺。
因为谢文齐知道更先进的酿酒,以及制糖技术,而在古代酒和糖制品都是非常昂贵的,他们有技术优势,完全可以大赚特赚。
如果不是谢家现在势微,他们其实可以直接卖糖赚钱,可惜为了安全着想,目前只能拐着弯开点心铺子了。
谢家现在就是守着金山,但不敢显露。
乔玉景看向谢文齐夸赞道,“虽然如今还拮据了些,但四堂兄很会做生意,我们家日后的营生不用愁。”
“哪里哪里,这段时间多亏五弟夫郎的人脉和指点,咱们家的铺子才能开起来,否则京城做买卖光靠点子可不行。”
谢文齐挠挠脑袋,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确实没说错,就算他有现代的优秀商业点子,可没有乔玉景因地制宜的提点,还有谢文彦的功名支撑,他想古代安稳做生意,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谢家众人点头,“四郎说得没错,这些日子劳累景哥儿了。”
“玉景哥,你快说说我们日后的月例银子,到底是多少啊?”
卿哥儿在旁边着急期待地不行,双眼亮晶晶。
他想花银子,花多多的银子,把以前自己看都不敢多看的漂亮衣服和首饰,通通都买回来!
乔玉景看他着急,也不再啰嗦,简单把家里情况跟大家说完后,就道。
“我们家比不得那些大户,日后每月月银,暂定长辈15两,小辈8两……”
“衣服和首饰每季公中置办,大家出门应客记账,每月有三次机会,除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00两……”
别看那些纨绔少爷们经常动不动就几千两的挥金如土,好似钱不是钱,那都是京城有底蕴的顶级权贵。
其实大部分少爷小姐并没有那么阔绰,否则一个儿女每月就消费几千上万两,家里那么孩子,就是有金山银山也养不起!
谢家能有这种规格还得多亏谢文彦得圣心,乾元帝赏赐了宅子和黄金千两。
还有他们置办的产业,后续盈利也确定能赚钱跟上,才敢享受府宅人家该有的正常体面。
否则一般寒门子弟刚刚发达,哪能如此舒坦!
卿哥儿惊喜坏了,“玉景哥,咱们月例能有这么多吗?我前些日子认识的一个五品官员公子,他月例都只有5两呢。”
谢家众人:……
同样是住在村里,家中发达不过一个月,你就认识别家的官员公子了?
还连人家月例银子都打探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