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洪管事看见他们很是高兴:“我家叔叔都惦记你们好几天了!最近好些商人来要货,好几个等不了,都走了!”
现在留着的还有几个,货到府城,就出了一半。
他们比预期晚来,还以为没有仓库住了,小洪管事领他们去,笑呵呵说:“哪会没有?天天有人来有人走的,空屋子一直都有。”
他们也住不了几天,下午刚支起摊子,周围摊贩打打招呼,一声声好汉叫着,游逛在集市的商人们便知道是捉匪英雄来了。
地上的好汉,管不了水上的匪徒。他们过来转转、看看,说是结善缘,需不需要干菌,都是三十斤、五十斤的买。
散买的人多了,走货俏,给钱都要排队。
黎峰手上还有两根人参,他没炮制,拿去找药贩子。
这两根人参的品相没得说,黎峰小心翼翼挖的,每一根根须都是完整的。深山老林没人去,年份都有五十年以上。
药贩子见了好货,再有捉匪一事,愿意教他炮制的法子。
跟黎峰想的一样,炮制的法子差不多,教一样会百样。
他还说:“这不就跟我们晒菌子一样?”
药贩子笑道:“都是山里的草,自然一样。”
他是药贩子,要挣钱的,收药材会压压价,黎峰理解。
人参就是敲门砖,有了这条路子,他们挣钱的机会在后头。
药贩子说他爽快,跟他说:“一般去抓药,一钱人参都能算七两、八两银子,切开入药,会流失药性,他们要抬价。整根的买,看情况,我这儿二十到五十两就能买一根。到外头去叫价,七八十两一根人参都能卖出去。这是不长久的,哪有那么多富贵人家等着人参救急?好药材又不止人参。”
他这儿价格有区间,看品相和年份定,不会高于外头,才会有很多老主顾长期定药材。
偶尔卖一两根高价的,做一锤子买卖,和长期稳定供货是不一样的。
他要跟黎峰先说好价钱,这两根人参,他按照四十二两银子一根的价格收。
“要是答应,以后我们两家就做药材的买卖。”
黎峰听着,把参卖了。
“我们那座山没怎么挖过参,都是碰运气挖的,平常没谁特地去采药。你这儿有没有什么图册?给我看看样子,我回去教教他们,以后去山里,就照着样子采药。”
药贩子摇头:“看图册有什么意思?我叫个人跟你们走一趟,他教你们认。”
这样更好,黎峰跟他说定了。
这次来府城,他们不久留。
货卖完,兄弟们就出城等着。
黎峰去府学,接谢岩回县城。
他月初来过,说好了月底能走,谢岩提前跟教官们说好了,这便回去请假,书童手脚麻利,拿个请假书信的空隙,他就把行李收拾妥当。
谢岩来时轻装上路,走的时候,也是轻装上路。学舍保留,下次还来住。带走的多是书籍、稿纸。
他出了门,想起一事,又让黎峰等等,转而疾步快走,去跟崔老先生告辞。
“崔伯,我要回家了,下次应是十月初过来。我回家学学怎么炒酱,给你做新鲜的酱料吃。”
崔老先生看他神色兴奋至极,扔了手里的棋子,说:“哎,没人下棋了。”
谢岩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这是他画的棋书,里面东西不多,暂时就只有五张棋谱。是他比较喜欢的反杀时刻。
悔棋耍赖有悔棋耍赖的好处,谢岩长见识了,见到了不同的棋路与困局。
“我实在空不出手,就画了这几张,您看着解解闷,等我回来,我就往后面继续画。”
崔老先生翻翻书,没两页就都是空白的,他把书又还给谢岩。
“你画完再给我吧。”
谢岩不跟他客气,把书收了,还问他:“您还有嘱咐吗?”
崔老先生露出迷惑目光:“不是你来找我的吗?怎么是我嘱咐你?”
谢岩厚着脸皮说:“想从你这儿学点东西。”
崔老先生没什么可以教他的,只跟他说:“试题是文官出的,文官是读书人,读书人爱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