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县城历经的土匪攻城和外来势力的攻击,在城墙和门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再后来,城里实在是住不下了,于是,有很多人突破了老城的范围,纷纷到城的外头去建房子。
再后来,为了联络的方便,城墙被人们所推倒,一座无城墙的县城逐步形成并扩大。
但是,县城被一条河所护卫着。
土匪和外敌很难攻进来。
城里的人要出远门,也必须突破河流的束缚。
这条河,成为了县城和护城河,也成为了城里人的母亲河。
城里人每天喝的水、洗东西用的水,都取自于这条河。
当然,到了晚上,城里的洗澡水和屎尿也排到了河里头。
不过,母亲河并没有什么怨言,只是悄悄地将这些脏东西送得远远地。
一中,随着这座城的诞生而诞生,自然是在城墙里头。
而且是在城墙里居于显要的地位。
可见,城里人对于一中是如何的看得起。
进入一中,须从东门口进入东正街。
东正街的两边都是木板建成的商居两用小二层楼。
当时,能在东正街有一座房的人,非富即贵。
很多从远地方为了避战而来的有钱人,也纷纷花大价钱在东正街购下地产。
当时的地产,是私有财产。
有了这样一座商居两用楼,不仅可以居一大家子的人。
不可以凭借门前的小铺面做点小生意。
东正街是笔直而古老的。
走进东正街,连中天只觉得自己穿越到了清明上海图。
两旁居住的人与枫木村的泥腿子相比,个个都穿着十分的考究。
讲起话来也十分的文明和气。
这些人,应该都是一中的学生出来的人吧。
不然,怎么会这么有教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