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跟我谈啊!”陈川嬉皮笑脸地说,他把季辞肩膀一搂,带着她往前走,“本来想等阿姨头七之后接你吃顿好的,但看你一直忙。今晚上正好有人约季狗子鱼火锅,想着你好多年没吃过了,就喊你一起。”
“是吗?没别的目的?”季辞根本不信,陈川可不是这么单纯的人。
“真没有。”陈川指天指地地发誓,“你就吃你的喝你的,想咋样咋样,别的人你别理他们。”
两个人说着话,很快走到了靠近江边的一家大馆子。
季辞望着熟悉的白底红字的招牌,发出一声感慨:“季狗子都开这么大了。”
陈川看着她,露出一个微笑。
“季狗子”最早是小时候陈川给季辞取的外号,因为季辞那时候又皮又闹腾。季辞这个外号在小学里传播挺广,后来长大了,知道爱美了,这么叫的就少了,但陈川依然自作主张地认为他和季辞是“季狗子”这个名字的所有权人。后来他们去吃夜宵,发现有一家新开烧烤摊居然取了这个名字!陈川当即大闹一场,让人家改名。但没想到这家的烧烤做得特别好吃,陈川彻底被美食俘虏。最后烧烤摊没有改名,陈川和季辞反倒成了他们家的常客。
“小陈总!您来了啊!”老板娘满面春风地迎了出来,“今儿又给我们介绍生意咯!”她压低声音对陈川说,“我看屋里一桌都是生脸,小陈总又签新单子发财啦!”
“我发财那还早得很,但肯定要先带过来让您先发财!”陈川嘻嘻哈哈地笑着,把季辞拉过来,“您还记不记得她?”
老板娘仔仔细细端详季辞,忽的把手一拍,惊喜叫道:“这不是咱们的季妹妹嘛!我的天哪,怎么长这么漂亮了!我都认不出来了!”
季辞笑道:“亏得您还记得我。”
“都好多年没来了吧!”老板娘连忙把他们往里面引,“快进去坐,外面风大!”
季狗子烧烤摊之前只有一小片地,脚伸开就到头,如今已经是一家有十张桌子的鱼火锅店,连临江的那片空地都圈了进来,支起了户外伞。现在天气尚凉,客人大多坐屋里,待到夏天,外面不知道会有多热闹。
馆子里头每一桌都坐满了人,烟雾腾腾,觥筹交错,酒味、烟味、鱼腥味、大料味儿混杂在一起,辛辣上头。人们大声地用方言交谈,就像吵架一样。
“2012年大众点评上榜餐厅。”季辞一边走,一边把店里海报墙上最醒目的大字念了出来,“这么潮啊。”
“季狗子现在出息了,都上了咱们省台的美食节目,”陈川跟自家小孩拿了奖一样得意,“据说还有导演来找他们拍纪录片。”
海报墙上还贴着许多餐馆上电视、老板老板娘与各种名人握手的照片,花团锦簇意气风发的。季辞笑:“当时就能把你吃服的烧烤摊,就是不一般。”
“火了还是以前的老味道,这是最难得的。”陈川说着,向老板娘眨了下眼睛,老板娘笑眯眯地说:“那必须的!得把小陈总这种骨灰级老顾客留下来啊!”
里桌立即有人看到了陈川,站起来大力挥手,其他人也纷纷笑容满面地站起来迎接他们。
老板娘亲自搬椅子让陈川和季辞坐下,对餐桌上的所有人说:“您们都是小陈总的贵客,我们跟小陈总认识好多年了,馆子虽然不大,但肯定用江城最好、最新鲜的鸡子羊子鱼来招待您们!我们免费送一提啤酒、六盘凉菜、一个果盘,祝您们六六大顺、一飞冲天!您们吃好喝好,有什么事喊我!”
老板娘一番话,大家立即热烈鼓掌吆喝,场子很快热乎起来,陈川指着老板娘说:“看看看看,这就是会做生意的!又大方,又会说话!”
季辞注意到陈川说这话看似不经意,却是看着他对面的一个男的说的。季辞把桌上人都扫了一眼,五男三女,什么“男的都是带着对象来的”?陈川真是张口就编。
不过,陈川对他们长相的评价还算实在,三个女孩都很漂亮,五个男的确实都挺一般,没什么特色。陈川对面那个男的还是五个里面最特别的,三十上下,打发胶戴眼镜,印花衬衣的领子里甚至还系了一块真丝领巾。
这些人着装体面,都很讲究,讲普通话,能看出来都不是江城本地人,而且都是不安于寻常生活轨迹的做生意、搞销售的人。
桌上这些人显然并不全都相互认识,陈川笑眯眯地把他们每个人都介绍了一遍。原来他们也全都是S省的,只是来自不同的县市,方言各有不同,但大致能够互通,所以他们戏称今晚这顿饭是省级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