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事姚黄会细细跟惠王爷掰扯,但她现在太高兴了,恨不得骑马跑回长寿巷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家人。
赵璲看出了王妃的蠢蠢欲动,正色提醒她不能泄露此事。
姚黄目光一转,攀着他的脖子问:“王爷是不是也不该跟我说?”
惠王爷垂眸不语。
姚黄高兴地亲在他脸上:“我喜欢这样的破例,王爷信我,那我也不会给王爷添麻烦,明日我连贡墙那边都不去,等着我娘他们跑过来给我道喜。”
赵璲:“武试文试发榜都去了,明日不去,他们定能猜到你已提前知晓。”
姚黄:“也是,那我就再跑一趟。”
翌日,姚黄坐在马车里,装得像模像样的,连母亲、表妹都没有透露。
到了礼部官员来贴榜了,除了罗鲲稳稳地守在马车旁边,姚麟三个又挤了进去。
贡士们心急想亲眼看榜,也有纯粹好热闹的抢了好位置,黄榜一贴出来就帮着念起排名来:“状元丘擢、榜眼罗鲲、探花李廷望!”
姚麟几个还没挤回来,姚黄娘仨先听到了罗鲲的榜眼!
罗金花大叫一声,跳下马车去抱她的大侄子,罗月也激动地追了出去。
姚黄一个人坐在车里,因为昨晚就知道了,此时她只有喜没有激动,于是她就听到了紧跟着大表哥的李廷望的探花。
姚黄忽然想到一件事。
惠王爷淡泊世俗,或许他没有留意过武科的前两榜,但他既然提前知道了四个哥哥的名次,肯定也知道李廷望那么显眼的探花名次了吧?
惠王爷可以不提李廷望,但以李廷望跟哥哥的交情,以李廷望与她那么多年的“青梅竹马”,这次李廷望又考得那么好,她一句都不提的话,会不会更显得她心里存虚?
入夜之后,惠王爷一躺到床上,姚黄便爬到了他身上,双手撑在两侧,笑着审视惠王爷的俊脸。
赵璲察觉了王妃的异样,昨晚王妃那么欢喜,也不曾这么主动。
赵璲双臂放在身侧,一动不动地与王妃对视:“为何如此?”
姚黄:“钦佩吧,今日我又在王爷身上发现一种新的君子品德。”
没想到会收到这般夸赞的惠王爷立即又移开了视线,每次王妃夸他,眼眸都明如艳阳。
“什么品德?”
“胸襟宽广!”
赵璲虽然猜到了王妃的意思,却又必须装作不知,问:“何出此言?”
姚黄在他身上晃了晃,晃得惠王爷乱了呼吸看过来,她才笑道:“李廷望的探花啊,王爷都知道他是我的竹马了,还为此跟我拈过一句酸,居然都没想到要故意让他落榜什么的,也没有略施手段让他只中二甲三甲,这等宽宏大量,不是君子品德是什么?”
惠王爷闭上眼睛,沉默片刻道:“第一,他接近你的时候你还不是我的王妃,我不该为过去的事迁怒他。第二,他有才有貌,探花是他应得的,纵使我不是君子,也不屑做仗势欺人的小人。”
姚黄:“这就是君子,我做了王妃后还想着让我娘去李夫人那里显摆回来呢,可见我就没有王爷的胸怀。”
赵璲想到了殿试开始前,李廷望曾经投向他的目光。
没有何文宾担心被王爷报复的惶恐,没有被夺了心上人的愤怒,李廷望的眼里只有一个贡士对王爷应有的敬畏以及隐藏在敬畏下的隐秘不服。
那一个时辰,赵璲看着李廷望答题时曲于桌子下的长腿,想了很多。
他没有王妃夸得那么胸襟宽广,他也会介怀。
但赵璲介怀的不是李廷望如何亲近过王妃,而是他也想陪王妃跑陪王妃闹,可他这辈子都做不到了。
第118章
武科文试开考之前,周皇后已在能够留京的新科文进士里面为大公主物色好了一位驸马人选,于慎。
于慎今年二十四岁,京师宜阳县人,其祖父曾官至大理寺少卿,父亲也是两榜进士,可惜三十出头就病逝了。受其祖父的影响,于慎从小就对周围的人事观察入微且醉心律法、断案类书籍,周皇后连于慎小时候曾扬言将来要做大理寺卿的豪言壮语都打听出来了。
周皇后还特意托康王去试探过,中了二甲前茅的于慎志向未改,还是想进大理寺。
周皇后就很满意了,因为本朝遵循前朝旧制,驸马可以入朝为官,但文官不可进中书省,不可担任六部正三品及以上的官职,武官不可任正二品及以上的官职且不可封正将带兵,这都是为了限制驸马的权力,杜绝驸马、公主造反之事。
周皇后亲生的两个皇子小小年纪都夭折了,如今就大公主一个宝贝女儿,母女俩都没有野心,自然不想挑一个对官场胸怀大志野心勃勃的驸马耽误人家,可周皇后也不想随便挑一个没大才华的驸马委屈女儿,挑来看去,于慎就很好,专长在破案上,正三品的大理寺卿也是驸马能做的,娶了女儿并不会拖累他的抱负。
周皇后将这事跟永昌帝一说,永昌帝就明白了她的爱女之心,永昌帝也将大公主视为掌上明珠,那于慎容貌俊朗一身正气,确实适合温婉娴静的大公主。如果他非要挑个有宰相之才的驸马给女儿,等他走了新帝上位,一旦忌惮太后、长公主的势力,兄妹两边都是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