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想。”
沈三石笑容不减,看向那伙计随意说道:“此次的确要亏上百万,可咱们沈家铺面不到一年,盈利有多少?”
“已逾千万。。。。。”
“是啊,已逾千万。”
“你可知朝廷一年的税收才多少?咱们沈家本为商贾,一年盈利却几乎可以同朝廷税收持平。”
“刘二,你以为这可是好事?”
“自然是好事。”名叫刘二的伙计想都没想,直接应道:“小的先前也跟过几名掌柜,谁不是一心想要多得利益。”
“蠢货罢了!”沈三石冷冷斥了一句,随即看向刘二道:“刘二,你外出谋生又是为了什么?”
“自然是为了衣食无忧!”
刘二理所当然道:“给东家办事,自然求一个衣食无忧,赡养老娘,存些银子讨个老婆,生几个娃。”
“你说的这些,二百两足矣。”
沈三石双手拿起洪武纪册,笑着说道:“圣君(老朱)圣记有言,为商为己,仅看一家荣辱,一己之私,其难长久。”
“为商为国,方能两全。”
“东家我屡试不中,虽落了商贾贱籍,可想的却是曲线报国,以报圣君醍醐灌顶之恩。”
“所以此次莫说折损百万,就算散尽家财也未尝不可!”
见自家东家心意已决,此时损失百万甚至还能笑的出来。
名叫刘二的伙计也不再继续多说什么。
而实际上。
此时让沈三石兴奋的不是能为国尽忠,最让他兴奋的还是朝廷售卖低价粮的令旨中,好像有他的位置。
虽无明诏,可沈三石却也清楚。
此次朝廷发售粮食绝不会超过二百万石,然而这区区两百万石粮饷却喂不饱市面上那些眼冒绿光的不义之商。
而且沈三石也能看出来,朝廷此举是有心介入民间商贾。
毕竟洪武纪册上也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商人逐利,若无国法匡正,其害民之行常有。
因此作为民间囤积最多粮食的沈家,自然要在此次售粮中与朝廷同进同退。
如若不然。。。。。
一旦他沈三石也学着那些不义商贩大肆采购朝廷发售的低价粮,那此次朝廷之举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朝廷发售的低价粮也会石沉大海,到不了百姓手上,惊不起半分波澜。
相反,他沈三石与朝廷同进同退,却也能使此次功成。
一想到自己能跟在圣君身后,为国效力。
沈三石莫名之间也是激动非常,甚至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自己没能中第入仕,落了商贾贱籍不算什么坏事。
总之都是能为圣君尽忠,而且眼下他所能做的,甚至比入仕为官更多。
一时间。
大明京城自是沸腾。
当听闻不仅朝廷售卖低价粮食,就连沈家也与朝廷同价发售。
京城百姓自是兴奋无虞,一个个喜笑颜开,打算好好买上半月存粮。
而听到沈家一并售粮的消息,京城各路商贩却不由紧张了起来。
“褚老,沈家小子也掺和进来,那咱们还要不要收粮。。。。。。”
京郊一处别院中,几名商贩紧张注视着主位上的那名老者。
而片刻沉默过后,却见名叫褚老的长者拍案而起,厉声呵道:“收!一定要收!”
“沈家是打算跟咱们叫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