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形容,似乎又有些像是他们韩国张丞相家的那个孩子。
韩王从脑子里翻出对方的姓名——好像是叫张良。
他一下子有些恍惚,再抬头看看这富丽堂皇的大殿,复又想起发现所处之地,早已不是韩国的那个宫殿,他们韩国···已经灭亡了。
一个年轻的有些悦耳的声音提起了他熟悉的名字。
“韩王此来,身边有带一个名叫张良的人吗?”
韩国覆灭的这一年,张良二十岁,还未进入朝廷任职。
当然,即便进入朝廷任职,也未必会跟随韩王一道前来秦国。
但当这位美少年双眼亮晶晶的提问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人忍心让他失望。
韩王隐去了那句没有,转而道:“您寻他有什么事吗?”
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跟在他身边来到安全的秦国境内,基本上代表着遇害的可能。
谁也不能保证,张良能有这个好运能从马蹄的侵踏下毫发无损的逃离。
少年却道:“我听说此人向来有才学,如今我们大秦要为韩国报仇,征讨赵国,不知这位张良是否有意跟随我们,一并攻打赵国?”
一阵哗然在秦国的大殿上传开,所有的官员顾不上在韩王面前保持形象,只交头接耳的讨论起这个名叫“张良”的人是谁,居然能得到少年的看好与邀请。
要知道,在此之前,得到这个待遇的人,还是被嬴政极为欣赏的大才韩非,以及如今出使六国的纵横家姚贾!
而这个从未听说过有什么名声的张良,难道也会是如前两者一般的人才吗?
少年仔细的观察着韩王的神情。
同样意识到自己要找的人应该是没有跟随前来了。
他眉眼稍稍耷拉,像是只没有得到骨头的小动物,失落而有些无精打采起来。
韩王心里一动,适时的出声道:“虽然张良今日没有来这殿堂,但只要您今日的这番话传出去,想来他必定会来秦国见您的。”
*
韩国被灭这一年,张良二十岁。
祖父连任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同样连任韩国两朝丞相,张良似乎从一生下来,就是要为了韩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奋斗一生的。
如果命运没有跟他开玩笑,他或许会与父亲和祖父一样,成为韩国的某一任宰相,然后连任上两到三届,为韩国创下无数功绩。
然而,在这平平无奇的一天,韩国覆灭了。
战争的烽火烧进了平静美好的家园,承载着无数记忆与过去的地方被人无情的践踏,肆意的破坏。
对于年仅二十岁的张良来说,一切就仿若一直凌驾于众人头顶上的青天,忽然崩塌了。
而与他的世界一起消亡的,还有弟弟的死。
张良在迟疑,他究竟是该为弟弟办上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还是将所有的财产投入反赵事业当中。
在真实的历史上,他陷入一腔仇恨,直接选择了后者,成为了最为坚定的反秦人士。
而如今,攻陷韩国的并非大秦,而是因合纵连横未能成功,记恨上了韩国的赵。
秦国反倒在韩非和那位神童公子赵黎的游说下,变成了韩王投奔臣服的对象。
在黎筝蝴蝶翅膀的一扇之下,所有事情都改变了。
他的敌人再也不是位面之子嬴政,而是在李牧出场前,快要被嬴政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赵国。
真实历史上,张良面对的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的秦国。
那个嬴政统治下,六国尽灭,所有宵小俯首的秦国。
想要谋划反秦大业,张良几乎找不到多少敢于跟他一起行这胆大包天之事的人,就连针对秦始皇的几次刺杀,都是他亲力亲为从策划、组织、寻找人手全部包揽下来的。
单打独斗并非张良所愿,如果能有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一起,他当然是举起双手双脚的一万个愿意,更何况,这个递来组队邀请的,不是别人,而是在秦王嬴政面前游说,为他们韩国争取了一线生机的赵黎!
“张良!有你的熟人给你寄信!”
被重金委任了这项送信工作的男子跳下牛车,伸手将脸上的汗水一一擦去:“可真是让我好找,给,这些都是你的信。”
雪花般堆叠在一起的厚厚信件被塞到这个名为张良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