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后宫与明清严格管控后妃与外界信息来往不同,大唐时期有完善的“命妇朝觐之礼”,后宫的女官和命妇可以与外界交流,与大臣结交(1)。
只要里面任何一个女官是太原王氏的心腹,说安定公主是武氏所杀,武后就会得不偿失反而被李治厌恶,武后有这么傻吗?】
“后妃谁会这么傻?是不想要子女傍身?”
洪武朝,一位始终不受宠没有子嗣的后妃忧心着自己的未来。
“不论是皇子还是公主,生了子女后妃才不会被殉葬,生了子女才能免死,谁会杀死公主自寻死路?”
再一想到自己的现状,后妃每日惶惶不安。
太子朱标刚刚去世,陛下震怒悲伤之下,殉葬无数人。太医,太子喜爱的妃子、宫女,殉葬了接近两百人。
以陛下的作风,自己驾崩之日定然也会带走许多后妃。
那时,她该如何是好?
后妃忍不住祈祷:老天啊,赐给她一个孩子吧,女儿也很好!
【此外,根据成书于唐宪宗时期的《大唐新语》记载,王皇后被废是因为厌胜之术,比《新唐书》更受认可的《旧唐书》也有记载厌胜事件。
而厌胜事件距离公主之死已经一年多了。
厌胜事件爆发后,李治先是不允许王皇后母亲柳氏再入宫,再贬谪柳奭,最后与朝臣多番争议才废王皇后,这也是符合王皇后急于求子和帝王厌恶厌胜之术的本性。】
刘彻坐直身子,深深皱眉。
陈皇后也是因为巫蛊事件被废,虽然有与窦太后的权势斗争,但他也的确非常厌恶巫蛊厌胜这些东西。
这种事相信没几个帝王能容忍。
“公主死后一年才废后,还好意思说是因为公主被废?”邓绥温文尔雅一笑,想起了自己的老对手,汉和帝的阴皇后。@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被废之前,邓绥孝顺太后、体贴帝王、尊敬皇后,让前朝后宫都挑不出错来。
反观阴皇后,心态失衡后也开始施展与厌胜之术类似的“祝诅”——也是一种巫蛊之术,恰好汉和帝刘肇病重,邓绥得知阴皇后诅咒自己却导致帝王病重,想要自杀以示清白,宫人拦下她谎称皇帝康复她才放弃自杀。
等刘肇病愈,不出所料,巫蛊事件爆发,阴皇后被废。
邓绥看着左右心腹,微微一笑:“谁那么傻对自己子女下手,孝顺太后,服侍陛下才是明路,武皇既然是那么厉害的女皇,怎么会想不到?”
左右连声称是。
【最后是安定公主真正的死因。
历史系教授雷家骥先生认为,结合李唐宗室许多子女的死亡,应该是“婴儿猝死症”。
婴儿猝死症是新生婴儿头一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发生率在每千名活产婴儿中有2名到3名的死亡率。典型的婴儿猝死症常发于一向看似十分健康的2个月到3个月大的婴儿,小于2个月或大于6个月的婴儿较为少见。
婴儿猝死症多事发突然,常在婴儿平静安睡后,父母并未察觉任何异样,然而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婴儿心跳呼吸全无,突然毫无缘由地死亡(2)。
即使在现代医学发达的年代,也避免不了婴儿猝死症。在医学还不够发达的大唐,婴孩的死亡率并不低。
要知道,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儿科专著是北宋儿科专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这本书是钱乙门人阎季忠按照钱乙的临床经验总结整理,于公元1119年成书,距离唐高宗时期还有四五百年时间。
大唐虽然有儿科,但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传说我国古代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成书于晚唐时期,而且原书早已失传,现存的部分从明朝《永乐大典》里辑录,其实不全,也不知作者。】
事关幼儿夭折,顿时让贵族和民间齐齐紧张起来。
“我说我那可怜的娃儿怎么前一天都好好的,怎么晚上睡着睡着突然没了呼吸,原来是得病了我们不知道……”永徽年间,民间一位刚刚丧失自己幼儿的母亲哭得悲痛欲绝。
孩子的父亲眼神乞求地看着天幕,喃喃自语,也是对着天幕许愿:“这个儿科书若是在奖励里有就好了。”
有学问的士大夫想要自己想办法:“大唐也有太医院,也有少小科,怎么就不能自己写?”
有人摇摇头:“四五百年啊,相隔四五百年,后世的儿科医学定然发展的更好了,我们大唐的大夫想自己写能做到吗?还不如指望答题奖励。”
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作为统治者,李治一想到大唐竟然还需要寄希望于后世的儿科书籍,就觉得还是不够。
武后也想起了女儿的去世,悲痛之余,想要让这种事再也不要发生。
“陛下,不如大唐也召集天下擅少小科的名医,来编修一部有益于天下幼童的医书?”
李治正好想到这里,武后就先替他说出口,顿时欣赏地握住了武后的手:“朕正想如此。”
他们果然一如既往的心有灵犀。
而且有了天幕的背书,想必朝堂之上也不会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