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县令是七品芝麻官,但是并非所有的县令都是七品。
就拿本朝来说,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三地的县令是正六品,而开封府治下的开封、祥符两县的县令都是正五品。
五品官员已是可以封妻荫子的存在,苏涣在祥符县为官,其妻杨夫人和三个儿子都在汴京城中生活。
苏洵兄弟三人,长兄早逝,他和仲兄关系亲密,先前在眉州时两家就没断过信件,如今到了京城自是要上门拜访。
程夫人将眉州的生意处理的干干净净,不意味着她到京城不会重新开始,有二嫂带她打入汴京的交际圈,她才好为年後的生意做准备,“乐平公主三日後要举办赏梅宴,二嫂也受到邀请,且可带一人同往。”
苏景殊:!!!
什麽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虚假的一家之主:束手无策,叹气气。jpg
真实的一家之主:驸马有问题找公主说啊!
老苏,你快学学!
第5章
*
读书人不事生産,苏家也不例外,财政大权掌握在程夫人手里,田産和生意都是她在打理。
家里的情况苏景殊很清楚,他们家本来没多少田産,他娘嫁过来之後才慢慢置办田産张罗生意。
虽然他爹在後世名气很大,但是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他爹他娘成亲是绝对的门不当户不对。
他们家往上数几辈在眉州都名声不显,到祖父苏序时只在乡下有田一顷城中有宅一座,说是书香门第都有些擡举,顶多称得上是耕读传家。
家里有祖父撑着,两个伯父都早早考中进士外出为官,他爹不用养家,年轻时那是相当的不着调。
七岁开始读书,和所有熊孩子一样看见书就烦,让认字不认,让学句读不学,让写文章更是做梦。
偏偏他祖父是个也是个心大的,前面两个儿子读书自觉他没怎麽管,小儿子读书不自觉他也不管。
不学就不学,家里养得起。
于是他爹就真不学了,十几岁就开始学着李白任侠游天下,後来到了年纪回家成亲,该不学还是不学。
据说他爹他娘的婚事当年惊呆了一衆乡邻,甚至连祖父都以为亲家脑子进水了。
他外公程文应官职不低,说是之前在外查案时遇到过正在京城游历的他爹,相处之下觉得此子不凡,又恰好是同乡,于是在回眉州老家省亲的时候便主动提出结亲的意思。
苏景殊不知道他外公是怎麽看出来年少浪荡的他爹有不凡的潜质的,反正按照历史的走向来说,老头儿这一眼没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