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我爸爸是朱棣!番外 > 6070(第23页)

6070(第23页)

如果不是

哎——

朱高炽闭上眼,翻了个身,把软绵的被子紧紧裹在身上,床边的炭盆散发出暖融融的光芒,他也逐渐有了困意。

北平进入冬季,被大雪覆盖变成白茫茫一片。

在朱高炽暖暖入睡的当下,同在大明天空之下的另一处地方却传出噩耗。

曹国公李文忠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寒,引发了旧疾,病逝在这个冬季。

当年李文忠因为胡惟庸一案,惹了朱元璋震怒,差点被鞭子抽死在殿中,还是朱标及时赶到,这才保住一命。

事后冷静下来,朱元璋虽然不想要了亲侄儿的命,可到底心气不顺,就打发李文忠在家反省。

反省了一年多,朱元璋才重新召他入朝。

李景隆在朱棣就藩后,也被朱元璋在军中安排一个职位历练,别的不说,老朱对家人、亲戚还是不错的,只要没犯大错。

离京赴任之前,李景隆还再三劝他爹,在朝为官要识时务者为俊杰,咱就是给老朱家打工的,老朱说啥,就是啥,咱闷头做事就行,你干不了就吩咐下边人干,总之,听命行事。

劝谏直言,那是言官的活儿,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的加起来那么多言官,真用不到您老人家操心。

可惜,李景隆一番‘苦口婆心’,他爹是一个字没听进去。不止如此,李文忠还动手揍了他一顿,离京当天身上印子都没消。

李文忠气得不行,怎么也没想到他能生出这么一个软骨头,对李景隆再次失望,一气之下就决定把刚出生没多久的嫡长孙亲自养在身边,即便儿媳舍不得也没用。

他李文忠也是怕了,儿子已经改不回来了,孙子总还能教一教吧。

但李景隆的操心也是有道理的,他爹李文忠脾气就是硬,重回朝堂不到两年时间,就因为数次与朱元璋唱反调,还直言进谏他杀性过重,再次被赶回家中。

这次没了马皇后在一旁周璇,李文忠直接丢了官,应天都不能待了,赶回老家思过。

李文忠就是看不过朱元璋暴戾行为。

尤其是在锦衣卫北镇抚司这个机构建成后,原本已经消停的‘胡党一案’再次被拉出来,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朝中时刻处于恐怖政治氛围中,不少官员上朝前都要给家里人说两句遗言,就怕一去不回。

一句话不对就要下锦衣卫诏狱,什么事也没干一群飞鱼服锦衣卫就拿着驾帖来抓人了。

好一段时间洪武朝陷入人心惶惶,终日不见天亮的黑暗中。

哪怕是太子朱标长跪谨身殿外,跪得晕过去了,朱元璋也没收回成命。杀了整整一年,直到洪武十六年秋,这场恐怖行动才消停下来。

然而满朝文武都被杀怕了,如今朱元璋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行为,他们那是屁都不敢放一个了。

朱标看着朝上鸦雀无声,胆寒瑟缩的百官,时常心中郁郁,却又无能为力,他这个太子,做得也是窝囊。

如此,朱标那样斯文温和一人,也硬气怼了朱元璋两回。不过朱元璋生气也拿他没办法,等朱标一走就砸东西发泄脾气。

李文忠在那个节骨眼‘骂’朱元璋不慈,还公然站在朝堂上反对朱元璋诸多命令。

比如某天朱元璋听到地方军报一气之下想对沿海倭寇开战,直接杀到小倭国本土去,让这些小国寡民看看得罪他大明的下场。

但这个遭到了大多数人反对,尤其以李文忠为首的文武官员,认为小倭国不足为惧。就因为这点小事大兴兵事不值当,只是给百姓增加更多负担而已,加强沿海军事防备就可以了。

大明每年用在兵事上的开销已经够大了,北元虽然被赶到草原,依旧是大明强敌,每年都要侵犯边境,从没消停过。加上西北、云南等地的战事,大明的负担不小,而这些都是百姓在供养。

官员们虽被吓破了胆,不敢直接与朱元璋呛声,但也有李文忠这种硬骨头,他站在前面冲锋,官员们就老老实实跟在后面,虽然没有挥手呐喊,但支持的态度是摆明的。

如此一来,李文忠可不就最遭老朱红眼了嘛。

后面李文忠脾气上头,言辞又过界

了,忍了他许久的朱元璋终于一挥手,把他赶回老家闭门思过去了。

这个闭门差不多就是关禁闭的意思。

朱元璋虽然气,也抽了李文忠好几次,但到底是亲侄儿,只要李文忠老老实实关禁闭,等朱元璋气消了还有重回朝堂的一天,这样一名猛将,朱元璋就是冷着不用,留给朱标也是有大用的。

因为比起垂垂老矣,旧伤难愈的徐达,正值壮年的李文忠无疑是更适合留给朱标用的武将。

朱元璋就是想冷冷李文忠,让他洗洗脑子。倒是没想到,李文忠关了禁闭还不老实,叫了些读书人上门讨论学问,话里话外却是对他朱元璋的不满。

此举让朱元璋都气笑了,心都冷了一大截,但他还是连下几道旨意把李文忠从头到尾骂了一遍。

在朱元璋这里,他还愿意骂你,就代表对你还没完全死心,不然,来的就是锦衣卫,而不是宣旨宦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