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绿茶女配绑定了万人迷系统 > 第55章 只强于一时不能强于永远(第1页)

第55章 只强于一时不能强于永远(第1页)

卫鞅看着这样的景象不禁叹息。秦孝公也叹息,虽然卫鞅的本事他没看到,但卫鞅的博学他看到了,看在景监的面子上,他愿意给卫鞅一份差事。让他去做招贤馆的管事,职同下大夫。卫鞅对秦孝公的话充耳不闻。只是望着冷冷清清的河面,仿佛自言自语。渭水河河面很宽,在秦国境内这条河也没有很危险的地方,明明是很好的一条河。可这条河在秦国数百年,秦国却失去了鱼盐航运,到底是为什么?关中川道明明土地平坦,沃野千里,鲜少有地能跟这里比,可为什么秦国百姓依旧忍饥挨饿吃不饱肚子?听卫鞅又开始瞎说景监是真的怕了。可是仔细听了卫鞅的话后又觉得这些话好像确确实实都说在了实处。秦孝公也没有说话,想知道卫鞅能说出什么话来。两人都沉默着。卫鞅也不管他们有没有听,继续说自己的。秦国百姓都朴实厚重,因为常年与戎狄冲突,摩擦不断,尚武之风深植朝野,几乎快要到了全民皆兵的程度。都这种程度了,按理秦国的军队该是很强大才对,作战能力,军队装备也不该有多落后。可偏偏秦国就是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精锐之师,全都是老破残旧之师,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卫鞅提出的问题正好都是秦孝公忧心可却无法解决的问题。秦孝公目光锐利的盯着卫鞅的背影,卫鞅总算转过身来看向了他,这位从一开始就为秦孝公献上了亡国之策的名士总算说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他问秦孝公,当今天下列国争雄,国力的消长是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可什么是国力?接着他从人口、钱财、人心凝聚、国家法令和军队装备五点一一阐述自己的观点。人口多,国库充盈,国家人心凝聚,律法严明,军队装备精良。卫鞅认为,只有满足了这五点,一个国家才能被称之为强国。而秦国呢?秦国地小,人少,田业凋零,国库空虚,律法不稳定,人心松散,全国上下加起来只有十万不到的士兵,还全都是老旧之师,一点都不精锐。这样的秦国一旦遇上一场大战,对他们来说立刻就能成为灭顶之灾。而六国联盟共同讨秦,对秦国来说也已经是一场近在眼前的灭顶之灾了。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几国现如今还没能腾出手来罢了,否则秦孝公怕是连变法图强的时间都没有,秦国就要消亡于历史中了。卫鞅把秦国贬的一文不值,秦孝公却并没有生气。只是微微一笑,问他:“一无是处,如何改之?王道?无为?仁政?”秦孝公说的是卫鞅前两次见面时提出来的治国之策。卫鞅的话虽然一针见血,但孝公是国君,能不知道自己国家的情况?重点不是把这些问题统统再提一遍,而是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没有办法,说这些又有何用?景监一听秦孝公的话就急了,说这些都是亡国之道,让卫鞅不要再提。卫鞅却道:“治国之道,强国为本。”不管是王道治国,还是无为、仁政治国,这些与强国之道根本不能放在一起说。卫鞅又提出一个问题,他问秦孝公觉得魏国,齐国,楚国哪一家可以作为他强国之路上学习的榜样。说到这里秦孝公才总算正视起了卫鞅,对他也多了几分郑重。卫鞅给他分析,魏国之所以强,是强在兵甲财货,齐国乃明君吏治,楚国强在地广人多,而正在变法崛起的韩国与齐国类似。秦孝公想要恢复穆公霸业,如果能恢复到有与这三家一争高下的实力,他就已经满足了,可惜……可卫鞅并不满足于此,比起恢复穆公霸业,他的野心更大。卫鞅对着秦孝公直言这三家的强国之道根本就不足效法。这让秦孝公很震惊,他不知道卫鞅到底是不知道治国有多难,还是当真有扭转乾坤的大才。但这并不妨碍他态度谦逊的请卫鞅赐教。卫鞅又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这几国不过是强于一时,并不能强于永远。只强表面,不强根本。接着他给秦孝公分析了一下三国强盛在何处,然后做出分析,还推断现如今正在变法的韩国也就这一代强。甚至出不了这一代就必然衰落。这样的国家如何效法?秦国若真要效法他们,怕是很难成功。秦孝公很是不解,这些国家明明都很强盛,可为什么卫鞅会说出这番话?甚至做出这样的推断?接着卫鞅便给秦孝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变法不深彻,法令不稳定。秦国若想强大,想强秦于永远,那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秦孝公被卫鞅的理论强烈震撼,同时也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感觉身上的担子都轻了。不只是秦孝公,连提笔写字的秦胜也被这番话震惊的险些忘了字要怎么写。他知道楚易安在《大秦帝国》这个故事上心里有成算,知道后边如何写,并不需要他做太多,只在楚易安迷茫时稍微提那么几嘴便行。只要让她理清楚思路,楚易安很快就能找到感觉继续谱写那个波澜壮阔、令人不由自主就会沉浸其中的故事。天下纷争,硝烟四起,诸侯争霸。但是秦胜是真的没想到楚易安能写出这番话来。不是她看不起楚易安或是看不起女子,而是就算找一个深究史学的人出来也不一定能写出这番话。即便是要写,也不知道要去查阅多少典籍,还不一定能写的有楚易安的一半精彩。:()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