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易安指了指上面。秦胜冲她摇了摇头:“不急,他肯定是知道了的,只是如何想,又会如何做,暂时还不得而知。”其实秦胜觉得这书被列为禁书的可能性还挺大的。毕竟里边的有些东西在皇上看来可能不是很适合传播开去,尤其是某些学派的思想。不过同时他又觉得皇上应该不太容易这么快就将这书列为禁书。原因很简单,他想成为圣明之君这点不是作假。楚易安写这书一直都是以‘大鹏’的名字发出去的,可没有人知道大鹏是谁。秦胜这事做的太隐蔽了,痕迹也都擦的一干二净,不是那么容易查的。皇上若是想知道后边还有什么内容和治国之策,贸然将这书列为禁书,又找不到大鹏本人的话,那这事基本就泡汤了。在他看来大鹏很可能因为害怕直接一走了之,或者彻底隐姓埋名,不再创作。这也不是皇上想看到的。反正他就是想自己一个人看,想大鹏只给他一个人写,其他人都不要看。但是偏偏他找不到大鹏,也不好威胁青山书院的山长。毕竟在读书人那里皇上真的是吃了不少亏,轻易不太愿意得罪这群动不动就对他口诛笔伐的读书人。影响他名垂千古。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还真别说,就目前楚易安所创作出来的故事里,皇上还真在里边找到了些能用的治国之策。只是到底是秦法,用在大顺多少有些不合适。治国没有那么简单,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法令自然不可照搬。得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行。但是问题又来了,以秦胜对他的了解,皇上还真不一定知道该怎么调整,可偏偏他就是知道不能照搬。真的很难评。楚易安又坐回了窗口,等了好一会,宋凌子说到卫鞅下令斩杀七百多人后总算停了下来。他笑眯眯的一拍惊堂木:“各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说完转身下了台子,扬长而去。宋凌子走了,在场的读书人顿时沸腾起来。各种谈论飞快往外冒。“这卫鞅确有奇才,不过他如此手段,怕是要被天下人视为酷吏了。”“确实残酷了些,新法也实在过于严苛,这件事若放在大顺,根本死不了这么多人。”“不止如此,怕是还会连累秦孝公也成为天下人眼中的暴君了,人人口诛笔伐。”“我倒是觉得卫鞅做的挺好的,手段虽然残酷了点,但乱世当用重典。若是手段过于温和,如何变法强国?要知道还有六国正对秦国虎视眈眈呢。”“说到这我也想起来了,开篇就在说六国谋秦了,怎的这么久了也不见他们动作?他们都干什么去了?大鹏先生是不是把他们给忘了?再不把秦国灭了后边怕是要被秦国灭了啊,急死我了。”“……说什么呢?书名看了吗?《大秦帝国》,你怎么站在其他国家的角度说话?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多伟大的壮举啊,可惜我们……唉。”“我是站在百姓的角度说话,秦国想要一统六国称霸天下,那必然要打仗,还要狠狠的打。这一打也不知要死多少人,想要一统六国,怎么看都有些痴人说梦。”“就目前来看确实痴人说梦了点,秦国一旦有大动作,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怕是得有亡国危机。”“急什么?卫鞅才刚刚变法,政策也才刚刚开始实施,得后边看秦国能发展成什么样吧。”“不过,天下真有秦孝公这样的君王?卫鞅还没有立功就先给封了十级的左庶长,让他做了总政大臣。若是新法真有用,不敢想秦孝公还会给他多大的权利,他就不怕卫鞅造反吗?”“等着吧,等卫鞅手里的权力更大后,我打赌他一定会反,他自己就有能力有手段,又不怕被人骂,焉有不反之理?”楚易安:……分析的很好,下次别分析了。还有,这才十级就开始震惊?你要是知道后边秦孝公会直接把卫鞅从十级提到十六级,让他一跃成为囊括军政大权的大良造不得更震惊?“不一定吧,造反哪有那么容易,而且秦孝公和卫鞅在政事上也算是相当投缘了,孝公这般支持他,我倒是觉得卫鞅无论如何也不会反,知遇之恩啊。”“这位兄台你是不是忘了,卫鞅可不是秦国人,他是魏国人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孝公还敢如此信任他,糊涂啊!!”周围安静一瞬,有人反驳:“这本书的设定跟我们这有些不同,名士大多在意自己的名声,同时也想一展心中抱负。对家国什么的概念反而没有那么强。只要能让他们一展所长,他们是愿意去别的国家的。”“对啊对啊,而且就算师出同门也有可能去到不同国家效力呢。是生是死全凭本事,而且孝公不至于这么糊涂,会分不出卫鞅的好坏。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不然明知他是魏国人还敢给他放权?疯了?”“孝公属实是……不知该如何评说。”“我倒觉得这样挺好,这样也许也能为我们国家招来可用之才,兴许过个几十年,大顺又是另一番景象也说不定。”“没人想说说卫鞅那什么‘惩疲’法条吗?你们难道不觉得匪夷所思?”“不好过多评判,等后边看看大鹏先生要如何写,对比这些,我倒是对墨家更好奇些。”“什么墨家?大鹏先生又发了新的内容?”“对啊对啊,我已经看过了。不过我倒是更好奇鬼谷子些,我比较:()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