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根本没有二十万,撑死最多八万。
一般派兵打仗都喜欢先吹嘘一下兵力,就比如当初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但其实根本就没有,连马一起给他算上都到不了八十万。
蔺时远心里有数,也料到了陈朝这二十万大军就是个虚数。他即刻下令赵岩带着弓箭手在路武城楼上往下射火箭,春天风大,只要点燃了一个陈朝士兵就会牵连一整片。
陈朝也没料到蔺时远居然不开城门只用弓箭手,一时没有防备,冲锋军直接被烧成了火海。
陈朝军队立刻狼狈退兵,等到第二次带着盾牌来攻城的时候,蔺时远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巨大的石球。陈朝军队的士兵顺着梯子往城墙上爬,晋国的士兵就合力往下扔巨大的石球,结果陈朝的士兵上来一个砸死一个,又只能狼狈退兵。
两次攻城失败,陈朝的士兵死了一半。陈朝皇帝懵了,但又丝毫没有任何办法。最后有人向陈朝皇帝提议,派使臣向蔺时远议和,就说把阳城和路武给晋国了,但条件是,不准晋国再向南进攻,也就是陈朝其他的城池。
这个提议正合蔺时远的心意,他原本也没打算再继续往南打。因为战线拉太长后期补给就容易跟不上,贸然突进很容易全军覆没。而且,他之所以非要打下阳城和路武只是为了给自己在皇权之争中找一条退路,既然退路已经有了,再惹陈朝得不偿失。
蔺时远进了议事殿,赵岩紧接着就跟了进来。赵岩手里拿了封信,是京城的密报。
太后近日愈发病重,常常梦到平王他们来索命,精神状况也不好。蔺时远算了算那些慢毒的药效,差不多也就这几天了。
他随即拿起笔,还是把表面文章做足,亲自给太后上了一道奏折,一则请罪,二则解释了为何一定要攻打路武。当然,这个解释自然是从小皇帝的利益角度出发,把蔺时远的个人利益撇的干干净净。
蔺时远写完奏折之后就将奏折交给了赵岩,“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赵岩恭敬称是,然后立刻转身离开了议事殿。
蔺时远又一个人在议事殿里处理了些公文,但心思总是聚不笼。他继而起身走出门外向内殿的方向走去,但李楚仪这会儿并不在内殿。
蔺时远问正在打扫内殿的婢女,“夫人呢?”
他好几天没见李楚仪了。
婢女立刻道:“夫人带着小婉去广缘寺了,说是要为殿下您祈福。”
蔺时远便没再言语。
李楚仪的确是去为蔺时远祈福了,但还有一个原因是她很想出去玩。
府里太闷了,虽然有乐伎舞伎,但整天听曲儿也会腻。而且阳城的街道总共就那么几条,李楚仪都快盘包浆了。
李楚仪其实不怎么喜欢逛寺庙,但此一时彼一时。在这个交通业不发达的古代,旅游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李楚仪平日里能去的地方屈指可数,好歹有这么一个还算是风景区的寺庙,她也没什么可挑挑拣拣的。
李楚仪带着小婉在寺庙里逛了一整天,每到一个打卡景点,李楚仪都习惯性地想要去找手机拍照,但可惜古代没有手机,也没有朋友圈可以发……
从寺庙回来已经是下午,李楚仪前脚才刚进府,后脚太后病逝的消息就到了。
有使臣拿了太后遗诏,李楚仪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跟着蔺时远以及全府的人都齐刷刷跪到了地上。
太后遗诏,封瑞王蔺时远为辅政大臣,即刻回京。
除了蔺时远之外,太后还封了自己娘家的两个侄子同为辅政大臣,与蔺时远一起共同辅佐幼帝。
晋先帝留下的四位藩王,太后杀了三个,只剩下蔺时远还没来得及动手,但大势已去。
太后在弥留之际想明白这会儿除了要依靠自己母族的人保护皇帝之外,也只能向蔺时远低头。毕竟蔺时远才是真正的蔺氏宗亲,而她母族的那两个侄子虽然也封了辅政大臣,但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李楚仪没太搞明白这些事,但所幸她也不需要搞明白,因为这些事情跟她也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