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游笙逐渐意识到,代号和名字是不同的,但是具体区别是什么,却又模糊不清。
既然已经提到,也当是为了转移公主的情绪,她问:“奇怪在哪里?”
这道理公主信手拈来:“名字一般来说是包含了族中长辈对孩子的期望,或是寄托了美好的愿景。像母后就曾说,‘世安’就是‘盛世平安’的意思,母后相信我是大启的福星,会带来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再如大哥哥这一代,中间字是‘易’,‘恒’(gèng)出自《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是指绵延,不断上升之意,承载了父皇对大哥哥的期待。二哥哥的‘儒’字,《说文解字》中言,儒行者,以其記有道德所行。儒之言優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是希望二哥哥能成为谦谦君子。”
“齐鸢姐姐的祖母希望她轻盈擅舞,故单名一个‘鸢’字。卫姐姐的‘静姝’出自《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是希望她娴静美好。”
“乘风哥哥的兄长坚韧有余,变通不足。镇国将军担心过刚易折,所以盼望次子能乘风而行,因势利导,不蛮干、不苛求,故而取名‘乘风’。慕容哥哥是慕容太傅老来得子,太傅只愿他远行无忧,自在逍遥,故而取名为‘遥’。”
“像是宫女,除在家中就有姓名,入宫后并未更改的,如母后身边的兰枝姑姑;大多都是依着宫里的规矩,寻了意头好的字组合而成,既显得清新雅致,又不失身份尊贵,翠晴和赤佩就是如此;还有一部分,如流萤,是因为主子的喜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可是三十一是什么呢?是她于三月十一日出生?还是她父亲三十一岁时有了她?”
焕游笙摇头:“都不是。”
“所以才说奇怪呀。”公主耸了耸肩。
“那‘焕游笙’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焕游笙问。
世安公主摇了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焕姐姐当问一问爹娘才是。”
引经据典、说文解字,公主这个不好学问的哪里懂,方才说了那么多也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
“奴婢没有爹娘,名字也是皇后娘娘所赐。”焕游笙直言。
世安公主闻言心中一慌,自觉失言:“是我乱说的,并非有意提及焕姐姐的伤心事。”
“无妨。”焕游笙轻轻摇头,“公主言重了。奴婢本也不记得自己的身世,对爹娘更是毫无印象,所以也没什么好伤心的。”
暗卫营同批的三十人都是孤儿,四岁左右被收养了去,在严格的训练中长大。
对于四岁之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们要么是毫无印象,要么是只有隐约的轮廓,甚至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也不会有人耿耿于怀。
“那焕姐姐从前叫什么?在叫焕游笙之前。”世安公主顿了顿,才问。
焕游笙回答:“十七。”
“十七?”公主重复了一遍,觉得新奇,“也是数字?”
焕游笙颔首,轻声解释:“可能收养我们的人,只喜欢用数字来编号,作为区分吧。”
“那你们是义姐妹了,你是第十七个,她是第三十一个。如此看来,收养之人,当真是个大善人。这样倒也简洁,像是一个标识。”公主说着想了想,才接着道,“不过数字和数字也是不一样的。‘二’让人感觉温和,‘四’和‘八’就有种稳重的意味,‘六’则显得活泼,‘七’和‘九’给人感觉聪慧而灵巧。”
“还有这样的讲究。”焕游笙微微一笑,“公主对这些数字的见解真是独到。”
见公主情绪终于缓和,手中的冰碗也用了大半,随着马车的摇晃,眼皮渐渐向下垂去。
焕游笙不再开口,接了冰碗放好,又调整了软垫的角度,让公主能够更舒适地倚靠。
……
再次停下休整的时候,已经到了运河边。
由于要转水路,辎重需重新清点、补充、分派,在此地停留的时日要稍长一些。
好在此处建有行宫,不十分搅扰当地百姓和官员,安全与舒适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汤易儒担忧妹妹的状况,特向皇后请了旨,只一群年轻人当晚到河边篝火,以放松身心。
之前说过,大启本就不很注重男女大防,在行宫之中又不比宫内规矩繁多,皇后也放宽了约束,乐得女儿多些自在,自然应下。
春日的夜来得不像冬日里那样早。
一切准备就绪,篝火已经燃好,膳食正源源不断烤制了端上矮桌,天边才渐渐泛起橙红的晚霞,像被烈焰烧灼了半边碧蓝。
那浓烈的色彩映在奔涌的河水之中,泛起层层金波,仿佛千万条锦鲤在水面上跳跃、翻涌。
用荷叶茎作吸管的碧筒杯,虽非材质名贵,但风雅独特,被一次次斟满。
蜜酒的色泽似融化的夕阳浸入琉璃,野花的芬芳裹挟着蜂蜡的暖意扑面而来,隐约透出熟透的杏子与焦糖的甘甜,与荷叶清冷青涩的草木汁液味道融合在一起,如丝绸般从舌尖蔓延至整个口腔,似火焰裹着蜜糖,再伴着呼吸留下蒲同英的清凉。
这清甜很容易让人卸下防备,等天色暗沉下来,火光映着的,就都是一张张酡红的容颜。
只除了焕游笙,她手中的酒杯不曾沾唇,脸仍旧是一片素净,如邢窑类雪,如新雪覆地,胎体坚薄透光。
“这酒由蜂蜜发酵而成,味甜鲜美,焕姑娘不尝尝?”汤易儒作为这次“筵席”的筹办人,不由开口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