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两人自然是同意的,他们也冷得要流鼻涕去。
雷荣宗走在林泽左手边,偏头切入话题道,“林兄,你住哪间斋舍?”
“我在砚池斋,你们呢?”林泽道。
这话刚落下,刘一阳、雷荣宗两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我们也在砚池斋,竟然没能遇上林兄,实在不可思议。”
“竟然还是这样的巧事?”林泽便细细问他们住的地方。
原来两人住的是十人间的通铺,与林泽住的单人间比较远,加上书院太大,进出路径多,难怪一直没遇上。
两人得知林泽住单间,难免露出艳羡的目光,大通铺的日子有诸多不便,两人已经体会一年多了。
林泽看向两人的目光中,多出几分敬佩,原来他们都是农家子,能来北山书院求学,已是非常不容易,“二位心性坚毅,必有成就大业的一日。”
“我们能来书院,家里、族中都是凑过银钱的,若能像林兄这般,不为柴米之事忧心,真是好~”刘一阳感慨道,言语中虽有羡慕,但更多的是满腔热血。
像他们一样的农家子,北山书院其实不多。两人一心苦读,盼着有个更好的前程。否则只一个秀才功名,实在不够。
林泽见他们有些误会,便解释一下,“其实我家就是种地的,我能自己住一间斋舍,这里头有些因缘际会在。不过读书辛苦,二位在吃食上不要太节俭,馒头、米饭总要吃饱,不成在书铺里接点抄书的活,总不能把身子熬垮了。”
林泽看两人,一下子就想起以前读高中时,有个舍友的情况很像。
家里太困难,三年下来,每天都是早餐两个馒头,一块二。中午米饭加白菜、萝卜的,晚上跟中午差不多。
林泽当时看得心酸,就跟舍友说,“每天帮我打饭,分一个鸡蛋给你,当辛苦费。你看我这人动作比较慢,饭堂那边总是排队尾,浪费时间,还不如再写一会作业。”
舍友听完愣住,沉默片刻后,方才点头。林泽还记得,他复杂的神情。
想想当时干这事,全凭一时冲动,大家在高中毕业后,天南地北的,好像就过年时见一见,其他时间也几乎不联系。
但林泽有感觉,大家心里都非常珍惜那段存在一个秘密的高中时光。
还记得当时对方给林泽打晚饭经常都是很晚才去,林泽就问他不能早点吗?
“这个点去,饭堂刚好要关门,打菜打饭时师傅会给很多。”舍友眨眨眼,跟林泽分享了这个小秘密。
林泽看着饭盒里溢出来的蒸豆腐和水煮葫芦瓜,很想说,这样你也吃不到其他好吃的菜啊,这两样都是大家不爱吃的,不过林泽当时是很惊喜地夸赞,“牛!真有你!”
往时不能追忆,林泽感觉自己有点上头了,赶紧主动转移话题,“对了,‘祭孔大典’你们以前参加过吗?夫子说的祭文是怎么个写法?”
这是石夫子留的作业,还有六天就是孔子诞辰,北山书院要进行祭祀典礼,他们班每个同学都有一份作业,就是为本次祭典写一份祭文。
听夫子的意思是,若是写得出彩,将会拿到山长处甄选,最后再呈报给县令大人,选出一份最优的祭文,在典礼当天诵读。
“祭孔大典每年都会办,不过今年是整年,或许办得更热闹。这祭文我记得上一年的我有寻到一份摘录,回头找出来给你瞧瞧。其实咱们丙班没什么机会,倒是甲班那些人能跟天子班的三位师兄争一争。”刘一阳道。
这不就是妥妥的作文竞赛吗?书院给一个选题,大家都写一篇祭文,最厉害的给一等奖,不仅能在山长、县令面前露脸,典礼那天,更是全县出名。
雷荣宗心里也记着林泽刚才关心的话,在刘一阳说完后,也道,“我那也有一份前年的。”
“多谢两位今日馈赠。”林泽朝两人拱手行礼,真是头一次碰到这么淳朴热情的人。
刘一阳两人刚要说点什么,三人前面的凉亭处的岔路口就有五人从上面下来,其中一人瞧见林泽后,特意大声招呼道,“林泽——”
“林兄,那边有人找你。”在刘一阳的提醒后,林泽回过身,往声音处看去。
许少晋一行人默契地加快脚步迎上来,林泽想和两位同学再聊聊,便小声介绍道,“那是我以前认识的一位朋友,乙班的。”
刘一阳、雷荣宗轻轻点头,既然都是地字班的同窗,大家认识一下也无妨。
而且两人要跟林泽谈的学业问题还没说呢。
“少晋兄。”林泽含笑招呼道,接着侧了侧身体,朝其余四人拱手道,“林泽问几位师兄安。”
刘一阳、雷荣宗同样问好。
许少晋五人回礼,“问三位师弟安。”
林泽微笑着同面前的几人对视,感受到他们那股打探、审视之意,心里已经大致有个猜测,估计是听许少晋说太傅与他的关系吧。
“三位师弟是要去哪?”许少晋身旁的一人含笑道。
林泽不想跟对方这样浪费时间,如果许少晋几人怀着好意的话,林泽是想大家顺便聊聊祭文的事。
“我们正有事要回斋舍一趟,若是师兄们无其他事,那我们先走一步了。”林泽很直白地说道。
刘一阳、雷荣宗敏感地察觉到林泽对这位‘朋友’的疏离,原先想交谈的心思也放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