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菁也愣了下,这些天她一边复习一边给大家讲课,忙得喉咙都要冒烟了,哪里能事事想的周全。
现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不够再招人呗。
自打高考的消息公布后,薛琴感觉自己头皮就没安宁的时候,不是发紧就是发麻。
现在她整个人也很麻,浑身散发着从卷王到咸鱼的丧感。
“没人,找不到人了。会刻蜡版的,十个有八个自己也要参加高考。这么多厂的回城知青薅一遍,就这些人。我上哪儿再找人去?”
她也好想破罐子破摔啊。
但叶菁菁不允许啊,她鸡自己未必卖力,但鸡别人绝对一把好手。
“继续扩大范围。”她指明方向,“联系西津市知青办,让他们出面组织病退知青和社会青年应招。”
薛琴仍然焦虑:“我感觉招不到人,大家都想高考。”
哪怕原先没打算的,听了广播估计都会心动,给自己一次圆梦的机会。
叶菁菁不假思索:“加价。刻一张蜡纸两毛钱,另外,告诉他们,这活可以长做长有,起码这两年都不会愁没活接。”
眼下,社会上也有劳务派遣公司,不过它的名字叫劳动服务站,由它搭两头,为临时需要用工的单位派短期工。
别看叶菁菁他们这样的临时工,自嘲是工人中的底层。
事实上,他们已经算临时工里的贵族了,因为不管厂里活多活少,都不会让他们走人。
更惨的是短期工,做一天拿一天的工资。歇的时候就一分钱的进账也没有。
所以,对这个群体来讲,长做长有是件相当有吸引力的事。
尤其它还不需要在外面风吹日晒,不需要出重力。
“啊?”薛琴的眼睛瞪成了猫,“咱们不能骗人啊,12月份高考就考完了。到时候,谁还会要讲义啊。没活,人家会冲了咱们夜校的。”
叶菁菁哭笑不得:“高考又不是只考一回。今年考了,明年就不考了?到时候,大家就不复习备考了?”
怎么可能!
比起其他,高考已经代价最小收益最高的逆天改命机会。
即使原本不打算走这条路的人,看到周围有人前脚衣食无着,后脚国家干部(注:考上中专就是干部身份),也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我敢打包票。”叶菁菁信心十足,“明年,参加高考的人只会更多。”
薛琴心里仍然打鼓:“可明年学校也该全都动起来了,到时候会有这么多人听我们的课吗?”
“会,当然会。”
叶菁菁强调,“你忘了胡校长说的话了?学校管的是在校生。他们哪有精力管那么多社会青年?
11年,不,到明年就是12年的时间。这12年的时间,积攒了多少失意青年。哪怕一年里,他们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想拼一把,那也是个惊天数字。”
她重重地叹气,“到时候我们该愁的不是没人要讲义,而是讲义不够用。你别忘了,能接收到我们西津广播台的,可不仅仅是一个西津市。”
薛琴感觉眼前一阵接一阵的眩晕,有气无力道:“你别说了。”
真的,求放过。
单是一个西津市,就足够她头发掉成尼姑了。
但叶菁菁不会心疼人啊,她只会挥舞着小皮鞭,催促:“那就赶紧动起来啊,预考可没两天了。”
薛琴又只好脚踩风火轮,咚咚咚跑出去忙碌了。
王凤珍正埋头苦读,突然间抬起头,冒出一句困惑:“距离预考也没几天了,他们现在才开始,临时抱佛脚,还来得及吗?”
方萍在边上,头都不抬,嘴里念念有词,随口冒了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叶菁菁乐了,还真是这么回事。
想当年她高考之前,进了考场所在的学校,啥都没带。
但周围人都在学习,她什么也不干的话就感觉格格不入。
于是她问同学借了本语文笔记,随手翻了翻。
然后老天特别给她脸,真有一个文言文翻译,高考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