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琴用力地眨巴眼睛,有点难以置信:“你的意思是我们到外省去办印刷厂,招咱们厂的子弟去上班?”
天呐!她脑袋瓜子到底怎么长的?她究竟是怎样想出来的?
毫无疑问,薛琴相信,这个主意能够得到纺织厂的大力支持。
首先,办一个印刷厂,除了固定资产投入之外,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并不太高。尤其是在他们提供纸型的情况下,基本上是个人,就能干活。
其次,纺织厂也非常愁自家子弟下放农村的事。
从工厂利益的角度出发,其实纺织厂并不欢迎下放知青回来。
原因很简单,他们绝大部分都不是困退,而是病退,得自己找工作。
那工作要怎么找?他们爹妈肯定会找领导想办法呀,最终说白了还是得吃纺织厂的饭。
但锅就这么大,米就这么多,吃的人多了,厂里肯定扛不住。
但厂里也不好对职工说,诶,你们小孩别回来了,就在偏远地区修一辈子的地球吧。
真要这么讲的话,估计职工会跟领导拼命。
现在如果在当地办了厂,让这些下放知青直接去厂里工作,那也能够慰藉老父亲老母亲们的心。
再者,在当地办印刷厂的事,势必能够得到当地政府尤其是知青办的大力支持。
理由显而易见啊。
你这一个印刷厂,招人总不可能只招你们西津纺织厂的知青吧。那影响该多不好。
剩下的招工名额,又可以安排不少人上班了。
薛琴越琢磨越觉得这事儿特别有发展前途。
就是——
“纸不够怎么办?”
但不等叶菁菁回答,她自己先自言自语了:“可以再办个造纸厂,有芦苇就行。跟咱们现在用的纸一样。”
她不提木头造纸,是因为现在山林全归国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话,你上山捡柴都不行。对,包括掉地上的枯树枝。
如果当地没有芦苇呢?
“竹子竹子,竹子也可以造纸。”叶菁菁提醒她。
“好!”薛琴一拍巴掌,“就这么来。”
她风风火火地走了,彻底忘了自己没通过预考的伤心事。
看,人还是得有自己的事业吧。
有事业的人,哪怕学业不理想,也伤心不了多长时间。
忙起来,谁还顾得上悲伤啊。
叶菁菁招呼工人们:“走吧走吧,赶紧吃饭,吃过饭赶紧上课。现在留给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一个个的,都给我皮紧起来。”
真是的,她表弟要是高考前敢这样的话,肯定会被她揍死的。
原本看热闹的人,呼呼啦啦地全跟着跑了。
老祖宗说的没错,一寸光阴一寸金,现在真是寸金难买寸光阴呢。
第86章填高考志愿求一个指导
叶菁菁一头扎在图书馆,除了一日三餐外加上厕所以外,人都不出门。
但是,跟着预考成绩一块儿摆在大家面前的,是高考报名。
没错,到这个环节了,才算是正儿八经的高考。
其实这也没什么,但问题在于,高考报名的时候,你得填报高考志愿啊。
稀奇吧,这时代的高考就是这样,你还没有看到卷子,也不知道自己能考几分,就得先把自己的前途给选好了。
实话实说,这对考生来讲,相当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