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叶菁菁的话来讲,女孩子的胃,装主食的跟零食的就不是同一个胃。
现在她俩吃得饱饱的,并不妨碍她们闻到梨汤的甜香就口舌生津。
“来两杯吧。”叶菁菁痛快掏腰包。
逛街肯定要喝奶茶呀,哪怕是雪王也ok,反正不能嘴巴和手上都空着。
那卖梨汤的小贩乐呵呵的:“给你们算便宜,两杯一毛钱,把杯子给我。”
叶菁菁瞪大眼睛:“我们看灯会怎么会带杯子?你不准备杯子吗?”
小贩也傻眼了:“你们没杯子?那我等你们,你们回家拿。”
叶菁菁跺脚:“我家距离离这儿半个城呢。你卖梨汤你还不准备杯子?”
有一说一啊,这还真不能完全怪小贩没成算。
七十年代,没有一次性杯子,也没有一次性碗筷。
大家捞块豆腐,或者打瓶醋打瓶酱油,都是自家带容器。
农民们进程之后,先开始是卖蔬菜鸡蛋之类的,近来才开始卖加工好的吃食,比如各种饼或者蒸糕,那个用纸用干荷叶都可以包。
偶尔有卖汤汤水水的,买的人大部分都是附近居民,会从自家拿碗拿杯子过来。
就算不是附近的人,人家下班经过,人家包里头也装着搪瓷缸或者饭盒——大家吃食堂,都是自备饭碗啊。
在这种情况下,卖梨汤的便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他也没准备杯子。
薛琴叹气:“那你让我们怎么喝?用手捧着喝吗?”
小贩已经急得脸通红。
他特地今天跑到人民公园来卖梨汤,就是想好好做笔生意,狠狠挣一笔钱。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置办这套家伙什,可没少下血本。
卖梨汤的担子,要比馄饨担子小一些,可叶菁菁估摸着,打这一套,所需的开销同样不小。
她看这倒霉的家伙急得团团转,动了恻隐之心:“要不这样吧,我给你想办法找杯子过来,你请我们四个喝梨汤。”
梨汤小贩先是大喜过望,旋即又警惕起来:“杯子贵不贵呀?我这可是小本买卖。”
“你管呢。”叶菁菁哭笑不得,“又不要你买杯子。”
她拍了拍谢广白,“你眼神好,你站那石头上看一看,找到咱们下午那个卖竹杯子的,你喊一声。”
结果林志远特别积极,已经踩上了旁边的石头,迅速朝左边招了招手,喊了一声:“卖竹竹杯子的,你过来!”
叶菁菁跟薛琴对视一眼,立刻开始咬耳朵八卦:“他是侦察兵吧,眼神也太好了。”
这会儿逛小吃摊的人并不多,那卖竹杯的没费什么功夫就过来了。
叶菁菁好奇地问他:“卖得怎么样啊?”
大哥挺犯愁的:“人少,没什么人买。”
旁边有个市民过来看灯会,同样闲逛,闻声还伸脑袋指点了他一句:“你这时候卖竹杯子谁买呀?你但凡做个竹蜻蜓,扎个风筝,保准也有小孩子要买。”
但这是马后炮了。
买竹杯子的大哥还特别实诚,可怜巴巴道:“我不会做竹蜻蜓,也不会扎风筝啊。”
那路人可真帮不上忙,只能跳脚走人。
剩下叶菁菁还没放弃他:“我给你出主意,帮你卖杯子,你送我们四个杯子可行?”
卖杯子的迟疑道:“能卖掉吗?”
“当然能。你这杯子是干净的吗?不干净的话,赶紧洗干净的。”
“当然是干净的,我直接用它喝水呢。”
“那就行。”叶菁菁把杯子递给卖梨汤的,“给我们来四杯梨汤。你们放心,要是卖不掉,我肯定会付钱的。”
卖竹杯子的认识薛琴,倒是没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