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批新的来信,海灯节还没过完,璃月方面还没复工,所以信的来源是各国的青木分社。
明主编并不知道老板突遭横祸,她的信是单纯汇报上个季度的工作内容,除了惯例的数据盘点,她还额外提了一件事——原本一直困扰大家的那些无良小报,在遭逢青木报社私下对标的打击后,本该逐渐式微,却不知为何近日的行径又有了复燃迹象,虽依旧构不成威胁,却很是反常。
毕竟按理来说,在连续销量暴跌以后,他们的资金链应该也完全断裂了。
现在不仅主动降价,还增大的发售规模。明主编猜想,或许是有什么人在背后资助他们,但她想不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是相当于将钱拿来打水漂吗?
“不图钱,那就是做慈善。谁在刻意针对报社,不惜花费资金来给我增添麻烦?”苍木心里的那个答案呼之欲出,神色却出乎意料地平静。
她提笔酝酿回信,叮嘱明主编暂时按兵不动,有必要时可以示弱于人,让对方猖狂起来,才能找到更多把柄,小报方面的针锋相对只是片面的,让报社里的年轻人们都沉住气,不要被对方的胡言乱语激怒。
她们的基本盘在青木报,只要青木报畅销不衰,那些小报再怎么猖狂,也只是牛尾巴旁的蚊虻。
苍木写完回信有些疲惫,她揉了揉眼,用热毛巾覆了会儿面,又继续看新的来信。
基本各国有各国的问题,须弥的平藏主编抱怨业务开展不顺利,实体报纸被虚空打压,而且动辄受到贤者审查,觉得他们的报纸太过娱乐。
他癫狂的笔迹力透纸背:“可他妈的,我们本来就是娱乐报纸啊!!!”
枫丹主编,也是被苍木骗过去的文编辑愤怒地痛斥枫丹的鬼天气,那里的雾天让他吃足了苦头,买下的办公室对门就是蒸汽鸟报的地盘,天天跟对家大眼瞪小眼。
千美的信略显潮湿,大概是从稻妻远渡重洋而来的缘故,她说虽然一开始报纸不是太好卖,但中间忽然得到了那位大名鼎鼎的八重神子的帮助,业务一下子变得顺利起来,眼狩令虽然很让人害怕,但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只是因为锁国的缘故,她很想念璃月菜的味道。
纳塔方面,主编说这里有些排外,另外就是太热,一想到自己生活在火山旁边就每天感到不安,日常更新遗书和急救物品,报纸的售卖倒是没什么问题。
至于至冬……总社其实对至冬分社没什么掌控力,毕竟那边是以军事化管理为名的至冬,刚开始成立时,也没能搜集到能力特别强又极为忠心的下属。
现在的分社大概依旧快变成至冬国营了吧……苍木甚至怀疑主编还是不是她的人了。
算了,营业额能收上来就好。毕竟文章方面还需要总社提供,他们也不敢翻脸,眼下情况是两边都心照不宣地共同赚钱。
最后一份虽然夹在报社来信内,却并不属于报社业务,而是远在枫丹的阿尔邦导演借着报社渠道发来的贺喜信。
电影得奖了!
第144章
阿尔邦在信件里的语气极其亢奋,苍木甚至能根据字里行间的词汇想象出他兴奋到一张白瘦的脸庞涨得通红的模样。
枫丹每年这个节点都会举办映影节,以往的阿尔邦,只有自己的第一本出道作品获得了那年的新人奖,之后便再也与其奖项无缘,甚至由于一心往文艺片的道路上死磕,年年亏本,在城里的风评简直如同笑话一般。
同行在各种社交场合见到他,总要打趣一番“阿尔邦,你手头的这部映影亏钱了吗?”
“没亏?是还没开始亏吧。”
“阿尔邦导演的映影,只有亏本和正在亏本两种状态。”
“哈哈哈哈哈——”
【总是亏本的阿尔邦】这名头远比【文艺导演阿尔邦】更为响亮。
枫丹的上流社会极度重视社交,甚至每年有专属社交季,人们总是在一场场晚宴、舞会和沙龙之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把刻薄尖酸的讽刺笑话随着香槟一同吞咽,被打趣的人沦为笑柄,只能尽可能保存自己的自尊。
本来被誉为“炙手可热新星”的他怎能不憋了一肚子火。
但阿尔邦又不能完全放弃社交,如果他还想继续拍映影,那么就要不停参加各种宴会来攀谈大人物和富商,希望他们给予自己投资。
而一个被外界认定只会亏钱的导演要如何拿到投资,此间种种心酸实在不足以为外人道。
在宣布获奖名单的晚宴现场,当主持者念出《爱将归于何处》这个名字,念出导演阿尔邦时,四面八方惊讶的目光聚集在他身上。
而阿尔邦步伐稳健地走上了领奖台,笑容得体地接过奖杯,平静又体面。
用《仙途》中的话说“三十年璃东三十年璃西,莫欺少年穷。”
《爱何处》不仅出了名,还很能赚钱。
要清楚能出名和能赚钱是两码事,虽说富人们愿意为名气的附加值付钱,但作为映影来说,只赚他们的钱是远远不够的。
就好像现代时装周上的衣物往往并不实际穿戴用处,它们更多是展现其设计师独特的设计理念,等同于手机发布会上的概念机。
表达概念和实际使用是有壁垒的。
因此获奖电影和受到大众喜爱也是有壁垒的,前者有名气,后者才能赚钱。
但这些困难在《爱何处》面前都被征服了。
眼下的枫丹映影还处于黑白默片向黑白有声片的过渡阶段,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舞台或服装都有一股很浓的戏剧化风格,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在演戏,剧情也多是以经典的爱情喜悲剧故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