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喧喧闹闹的,刘平安上前打着招呼。“大姑”“姑父”“平辉哥”“奶奶你可算是来了,我还想着晚几天放假回刘家庄呢。”“乖孙,你最近还好吗,想死奶奶了。”刘年氏拉着刘平安的手笑着回道。“好!好!好!”扶着老太太下了马车。“哥哥,抱抱。”小丫头刘宛莹挣脱老妈的怀抱,伸手就要这个二哥抱抱。张兰英用手指头点点小丫头的额头,笑骂道:“这个小没良心的,一见到你二哥,就把自己的亲娘给忘了。”刘平安哈哈大笑一声,把小丫头抱了起来,一手扶着老太太走进院里,来到客厅。又抱着小丫头来到厨房,把两个热水瓶提到堂屋。王波给众人倒着茶,又安排王涛去西厢房的里屋把小马扎搬出来,堂屋的椅子是真不够用。看着堂屋里的人基本都到齐了。刘方圆抽了口烟,站了起来,说道:“都别说话了,有个事要说一下,等下不管看到什么,都不要咋呼。平安,把照片给他们看一下。”刘平安把小丫头递给张兰英,转身去了进里屋,拿着那些照片走了出来,让众人传着看了起来。看到照片上的合影,一群人大呼小叫起来。特别是年轻的刘平远、刘平洪几人,不停的大声喊着:“是教员”。刘方圆瞪了两位大爷一眼。刘正礼和刘正信像是收到什么信号似的,走过去对着几人的脑瓜扇了起来:“把你爷爷的话当放屁呢,都和你们说了不让咋呼,还嗷嗷个不停,我让你在喊,让你在叫。”几人被扇的捂住头,立马闭住了嘴,王波王涛哥俩也吓的不敢叫了。偌大的堂屋安静了下来。刘方圆看着众人,接着一脸严肃的说道:“平安这是立了大功才被上面接见,咱们家里人知道就行了,但是千万别传出去。传出去的话,万一遭到特务的毒手,咱们后悔都来不及,平安可是咱家最出息的人了。你们这些大人我倒不担心,叮嘱一遍就行。但是平辉、平进你们这些小一辈的人,嘴巴一定管严实喽,如果你们敢说出去,我把你们的腿给打断。老家那边我也会安排好,你们听明白了没有。”刘平辉几人狂点头,慢一点又得挨揍。刘秀娥对着王波王涛哥俩的后脑勺扇了一巴掌:“特别是你俩,大姥爷说的话记住了吗?”知子莫若父,王景辉知道他俩不打一顿是记不住的,上去对着两人腚,一人来上一脚:“胆敢对外说一个字,我打死你们。”去年王波因为拿东西去学校显摆,被刘秀娥几扫帚疙瘩给打改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拿东西去学校了。王波现在跟着他进了家具厂还能看着点,王涛还小,是重点照顾对象。看着大人们都那么严肃,哥俩知道这是大事,连连保证不会说出去。王景辉转头对着刘秀娥说道:“秀娥,你隔三岔五的在给他俩叮嘱一下,特别是小涛。”刘秀娥深以为然。刘平安在一旁静静的看着,也没插手。谁都有熊孩子的时候,时不时的让父母提溜一下,无伤大雅,他上一世就是这样过来的。老太太欣慰的看了眼这个孙子,让刘平安把照片收回去,保存好。这时,刘平义一手提着四个鸭架,一手拎着几包片好的鸭肉和配料走了进来。刘平安把东西接了过去,把鸭架又递给大姑,笑着说道:“大姑您去厨房煮个鸭架汤出来,时间也差不多了,咱们把大桌子摆好,准备吃饭,等一会酒楼的伙计就把菜送过来了。”刘秀娥唠叨了一句:“你这孩子去酒楼订什么菜,咱们自己做饭多好,能省不少钱呢。”刘平安嘿嘿一笑:“这不是今个高兴嘛,庆祝一下。”随即又说道:“老大,你去西厢房拿两坛酒过来。”屁股还没坐稳的刘平义站起身,和王波屁颠屁颠的又去西厢房搬酒了。张兰英顺手给了刘平安一巴掌,笑骂道:“你自己没有腿吗?怎么老安排你哥干这干那的。”刘平安贱贱笑道:“我今天不是功臣嘛。”这话把老太太逗的直乐,道:“对!对,你今天是咱家的大功臣。”抱起刘宛莹来到院子里,小丫头抬头看着树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石榴,伸手就想要。刘平安决定秀一把,在小丫头的面前,用手抓了抓,变出一个大石榴。小丫头只是好奇的愣了一秒钟,随即双手把石榴抱住,就没在理他,搞的刘平安好生无趣。过了十来分钟,泰丰楼的两个小伙计也到了,分别用扁担挑着两个食盒。刘平安抱着小丫头,把二人引进堂屋,打开一层层的食盒,把菜放到桌子上,总共二十八道菜。送走伙计,众人开始落座。家里只有一张大桌子,这么多人也只能将就挤在一起吃了。刘方圆坐在最上首,打开酒坛的封纸,对着坛口闻了闻,笑道:“这酒不错,以后有口福了。”刘平洪接过酒坛,开始倒酒,这本来是刘平安的活,谁让他是功臣呢。把倒好的酒,先是放到刘方圆跟前,接着是老太太,然后是刘正礼,后面一直按长幼顺序排下去。一顿饭吃了两个多钟头,喝了两坛酒,一坛大概在五六斤左右,众人喝的不多不少正好。张兰英和刘秀娥负责把桌子收拾好,又把盘子洗出来,傍晚泰丰楼的小伙计过来拿。喝了一会茶后,众人又开始讨论起来,就是老太太住在哪边的问题。本来按刘平安的意思,一家人就直接住在这边了,不过大姑刘秀娥死活不同意,说什么自从她出嫁后,老太太头一次在城里过年,必须得在他们家过。最后没办法,只能去南锣鼓巷那边住。刘方圆看了看时间,说道:“天不早了,我们爷几个也该回刘家庄了。”刘平安也没挽留,大爷爷肯定不会住下的,而且那三辆马车还要给别人还回去。:()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