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利利索索点火煮饭,鸡汤料下锅,香气就飘了出来,惹得旁边号子里的人不停嗅鼻子。
秀芬细心,鸡汤料里还有撕碎的鸡肉,配着饼子,分外香甜可口。
另一边,朱隽就有些手忙脚乱,待点了火,他脸上已经抹上了黑灰。
小夏氏给儿子预备的吃喝也很好很足,不过都是干粮居多,干肉条,干肉脯,还有甜腻油润的点心,朱隽吃的脖子噎出一尺长,这些东西混着水吃味道很一般。
饱是饱了,涨的慌。
他隐约闻到了鸡汤味,心里还想,那人是怎么把汤汤水水带进来的?也不怕脏了铺盖卷子。
朱隽其实也不满意小夏氏出手对付朱毓,他年岁还小,一两科不中根本没关系,就算到二十五六中举,也不算晚的。
何必搞的如此面目狰狞,这般难看,且和大哥撕破了脸。
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母亲居然半点都不懂。
因着小夏氏,朱隽兄妹和朱毓一点都不亲近,朱隽幼时不懂,待大了些,脱离了小夏氏,就知道这不妥,但他想和朱毓亲近,朱毓性子古怪,不接。
再然后就是小夏氏犯蠢,彻底断了兄弟相亲相爱的路。
朱隽不能为了朱毓而弃母不顾。
朱家老夫人又在礼佛了,他们这一房,老太爷中了举,得了本家一些资源,然后朱二爷中了举,又得了一些,如今就看这第三代了。
小金氏早就没了早年的心气儿,朱二爷中举后她就知道自己比不过二房了。
她也是早就把目光放到了儿子们身上,一力敦促儿子们上进,便是庶子,小金氏也一心培养。
这点上老夫人就觉得小金氏比小夏氏入眼多了,这些年对着大儿媳也有了好脸。
朱家第三代其实秀才都拿到了,就是举人有些艰难,但想来这么多孩子呢,总能出个把举人的。
但也说不准,于朱家来讲,秀才容易,举人难,进士就更不同了。
举人是朱家稳固的基石,进士是可以带家族往上一步的领头人。
府州离朱家也有两日的路,大家一心等消息。
一般考生都是等放榜了才回去,所以朱家子弟考完后没有马上回来,都在客栈等消息。
只有那知道自己考的不怎么样,不可能中的人出了场就回去了,留着也无意义。
今年朱家参考的人也不少,林林总总有二十来人,他们都在这里等着。
其实朱家在府城也有房产,不过是本家的,朱毓所在的六房没有。
去住也行,但朱毓不愿,那宅子还是比较远的,住近一些方便。
江南地方上能科举的,百分之八十都被地方世家给垄断了,家贫的确实供不起读书人。
范家若不是附读于朱家,加上妹子用婚事支持,范秀才也早就读不起了。